拜登放棄疫苗專利將了法德一軍

撰文:紀瀾
出版:更新:

拜登(Joe Biden)政府宣佈支持放棄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知識產權的決定在全球引發了不同的反應。

世衞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為美國叫好,非洲衞生官員認為這是一個「大膽而美好的」突破,非洲聯盟官員希望南非、塞內加爾和盧旺達三國能有為非洲大陸生產疫苗的能力。英國、新西蘭、加拿大等盟友表示了對美國的支持,就連此前唯一一個反對放棄疫苗知識產權的發展中國家——巴西也轉變了態度,其外長稱要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琦(Katherine Tai)討論相關計劃。

對內,拜登加快民眾接種,對外,拜登開啓援助。圖為2021年4月24日拜登在白宮就疫苗接種進度發表講話。(AP)

俄羅斯總統普京稱:「疫情是緊急情況……毫無疑問,俄羅斯會支持這樣的方式。」中國也給出了積極的表態:」期待各方在世貿組織框架下積極、建設性地進行討論,爭取達成有效和平衡的結果。」

相比之下,歐盟的態度非常複雜。

歐盟態度不一

拜登的決定得到了西班牙、意大利等的支持。歐盟的另外兩個大國德國和法國態度則不同。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5月6日率先表達了反對,認為這會對全球疫苗生產產生嚴重影響。「疫苗供應的限制因素是生產能力和高質量的標準,而非知識產權。」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表示願意討論知識產權的問題,但現在這不是要解決的當務之急,他呼籲英國和美國不要為疫苗和原材料出口設限。「今天,盎克魯-撒克遜人阻攔了很多(疫苗)原材料和疫苗。現在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不是知識產權的問題,你可以將知識產權給那些不知道如何生產疫苗的實驗室。」

法德在外交議題上幾乎是同步的節奏。圖為2017年9月29日,默克爾(左)、時任奧地利總理科恩(Christian Kern,中)與馬克龍(右)共同出席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舉行的歐盟數字峯會。(Getty Images)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響應了馬克龍的説法。她稱儘管她對討論放棄知識產權一事持開放意見,但這樣的舉措不會在短期和中期內額外增加一劑疫苗。那些參與知識產權放棄討論的國家,應該像歐盟那樣出口本地區生產的大部分疫苗。歐盟已經出口了2億劑疫苗,與歐盟民眾接種的疫苗數量齊平。相比之下,美國出口的疫苗寥寥無幾。

德國衞生部長施潘(Jens Spahn)5月6日同樣表示:「如果美國能像我們德國一樣願意出口疫苗,我會很高興。」

有關放棄疫苗知識產權一事,早在2020年10月由印度和南非在世貿提出,當時美歐集體反對。如今,美國宣佈支持放棄疫苗知識產權,並且,按照歐盟官員透露的消息,白宮在宣佈決定之前提前告知了歐盟,但並沒有與歐盟進行磋商或者協調立場。歐盟官員抱怨,「如果你問我接下來需要做什麼,第一件事就是美國解釋他們的聲明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只看到了一個非常籠統的聲明。」

拜登多次強調「美國回來了」,要「修復與盟友的關係」,從本次疫苗知識產權來看,美國並沒有與歐盟協商便自行其是。Politico評價稱,美國轉變態度讓歐盟尷尬,這讓反對該提議的歐盟和其他富裕國家陷入了困境。《金融時報》也認為,「美國的轉變讓歐盟處於劣勢地位」。

生產的技術性問題

作為全球疫苗的生產大國,美國宣佈放棄疫苗知識產權來抗擊疫情是值得肯定的。但這並不意味着全球產能就能因此提升。歐盟官員提到,獲得知識產權與獲得製造疫苗的知識不同。mRNA疫苗涉及大約80到100種知識產權,「即使獲得了全部的知識產權,你也不一定知道如何生產疫苗,因為你要知道如何生產、知道技術。」

輝瑞公司表示,自己公司的疫苗需要來自19個國家86個供應商的280種材料,除此之外,還需要高度專業化的設備和人員。

輝瑞的新冠疫苗路線是比較新穎。2021年1月13日,智利聖地亞哥波斯特中心醫院存放着輝瑞生物科技公司新冠肺炎疫苗的空瓶。(AP)

歐盟官員還稱,現在有關知識產權的國際協議已經為共享知識產權提供了一些彈性空間,包括強制許可的可能性。

世界貿易組織新任總幹事、尼日利亞經濟學家奧孔喬─伊韋阿拉﹙Ngozi Okonjo-Iweala﹚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説,儘管非洲進口了99%的疫苗知識產權,但「可能不是關鍵問題」。

紐約時報》認為,即使一項豁免得到了貿易機構的支持,它本身也不會增加全世界的疫苗供應。專家説,印度和其他地方的大型藥品製造商需要廣泛的技術和其他支持來生產疫苗。

今日美國援印一名法國外交官的話稱,「放棄知識產權固然很好,但轉讓技術,就像有一頓飯的菜譜,卻沒有平底鍋、碟子和刀。」

該報道還提到了放棄知識產權在世貿獲得通過也需要時間的問題,稱世貿花了數年時間才同意修改關於艾滋病和瘧疾藥物的規則;在日內瓦的一個姊妹組織中,經過了四年的談判,才達成了向盲人提供受版權保護的書籍的協議。簡而言之,拜登政府可能認為自己執行良好的疫苗外交——認為從美國、歐洲和印度運出的數十億劑疫苗——將在世貿組織規則的任何臨時改變的墨跡乾涸之前阻止大流行。

「聊勝於無」

如果站在馬克龍、默克爾等的角度來看,他們的説法不無道理。在世貿的拉鋸、即使有知識產權也不一定有能力生產,不如美國出口疫苗來得更為實際一些。如紐約城市大學經濟學教授、國際貿易與金融協會執行副會長本戈阿(Marta Bengoa)所言,美國的立場可能"主要是象徵性的舉措",今日美國也認為拜登的決定更多的是為了全球領導力而非知識產權。

但同樣需要認識到,寄望於各國放棄知識產權來解決疫苗產能和分配的全局性問題本身也是不現實的。放開知識產權對未來疫苗的生產和分配能起到一定的幫助,卻難以起到一勞永逸的效果。美國現在做出了一定的姿態,能為全球抗疫提供多一個選擇。這與各國當下所做的並不相悖。至於最終結果如何,還是要看全球能否在這一議題上達成共識。這些都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