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變天、日本換相:中國將在「第一島鏈」面臨更大壓力

撰文:祁賓鴻
出版:更新:

近期的中國東西兩側,湧動着變革的漩渦。

西側的阿富汗,在美軍撤出後迎來政權更迭,塔利班的反撲勢如破竹,總統加尼(Ashraf Ghani)倉皇出逃,各省軍隊四下潰散。8月15日,塔利班進入喀布爾,阿富汗正式變天,美軍在狼狽撤離之餘,引爆了於機場射殺平民的連環醜聞。隨着最後一班運輸機起飛,美國長達20年的阿富汗幻夢宣告終結,過度拉撐的霸權體系,也迎來進一步戰略收縮。

東側的日本,同樣吹響了換局號角。9月3日,菅義偉宣佈不尋求首相連任,並表示退出9月29日的自民黨總裁選舉,形同提前發布辭職宣言,引發了各界驚詫。5月3日安倍受訪時,曾表態支持菅義偉連任首相,暗示自民黨內部分派閥心之所向,菅義偉亦於9月2日宣佈參選,並在當日發表政策綱領,沒想到短短一夜後,上演了打退堂鼓的風雲變色。多年覬覦相位的石破茂,也於9月6日曝出可能臨陣退選,轉而支持河野太郎。眼下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東西兩處生變,於中國而言意義不同,但對台海來說,恐是驚濤駭浪的新前奏。

阿富汗塔利班與潘傑希爾反抗勢力一度對峙(點擊大圖瀏覽):

+7

東升西降的隱喻

首先,美國自阿富汗撤軍,象徵了「東升西降」的世界格局變化。

回顧2001年美國發動反恐戰爭時,幾乎少有國家對入侵阿富汗一事提出道德質疑,一來塔利班確實惡名昭彰,二來美國高舉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大旗,為自己的殘酷殺戮洗白背書。在當年美式文化霸權襲捲世界的局面下,外界極難掌握反駁論述。

而細究美國當時狀態,2001年的華盛頓仍沉浸在「歷史終結」的喜悦中,美元成了當之無愧的世界通用貨幣,華爾街金融遊戲風生水起,西貢撤退早已是不必回首的前塵舊夢,海灣戰爭、轟炸南斯拉夫則正是方興未艾的酣暢。

在這般「盛世榮景」下,美國終被好大喜功的快感衝昏頭,開始了對中東的肆意用兵,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後,便是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以及2011年起對敘利亞內戰的介入操縱,外加打擊「伊斯蘭國」(ISIS)的一系列作戰。

阿富汗變天后 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內景(點選大圖瀏覽):

+12

在此期間,中國以強大的實體生產能力,為美國與世界提供大量廉價產品,美國藉此大量增發美元,鞏固金融資本影響力,中國則累積了外匯儲備,並轉手購買美國債券,同時推動內部建設與扶貧事業。往復之間,美國持續於中東戰場耗費財力軍力,中國則把握了戰略發展機遇期,韜光養晦、默默耕耘,為往後的勃發打下厚實基礎。

2011年,奧巴馬(Barack Obama)開始推動阿富汗美軍縮編計劃,並規劃在2014年將「安全責任」移交阿富汗當局。此時的美國已漸失胡亂灑幣的本錢,正欲收縮不必要的反恐戰線支出,然而阿富汗的安全泥淖無窮無盡,北約聯軍更是不願美國驟然急撤,阿富汗政府同樣緊抱這根救命稻草,屢屢要求美國維持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美國只好不斷「延後」撤軍時程,宛如股票已被套牢般。

與此同時,中國在2014年推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正式開始跨國經濟帶的聯動建設。當奧巴馬於2016年卸任時,喀布爾、坎大哈、巴格拉姆和賈拉拉巴德四處,仍有約8,400名美軍駐紮,中國則已開始了中巴經濟走廊的大型工程項目。

2021年,美國終在一片調侃奚落中,完成夢寐以求的撤軍行動,卻已不復當年意氣風發,不僅內部種族衝突劇烈、政黨政治極化,德法與北約等傳統盟友也不願再亦步亦趨跟隨、賣命。長年鞏固的文化霸權體系,如今裂隙漸顯,中國與世界的經濟互賴,也註定了美國難再建構冷戰包圍網。

「一帶一路」下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點擊大圖瀏覽):

+7

日本右翼的玩火遊戲

在此情況下,日本的反應倒像一股帶着黑色幽默的「對美暖流」。

自首相換屆起,岸信夫、中山泰秀、麻生太郎、高市早苗等右翼政客便頻在台海議題上玩火,諸如「台海有事,日本協防」等話語皆已出口,安倍晉三甚至表示欲來台祭拜李登輝。如此行動在一定程度上呼應了美國大打「台灣牌」的規劃,並讓台海緊張氛圍逐漸攀升。

然而日本之所以「突然右轉」,除了右翼欲為上一輩人翻案,利用「台海有事」的輿論氛圍,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讓自衛隊升格為正規軍,恢復日本「正常國家」地位外,內部的派閥政爭亦是一大因素。

回顧2020年9月,菅義偉之所以能擊敗同黨的石破茂、岸田文雄,成為安倍晉三接班人,乃是自民黨7大派閥中的細田、麻生、竹下、二階、石原5大派「共同造王」而成,安倍所屬的細田派更是自民黨最大勢力,有其支撐,無派閥背景的菅義偉得以坐上首相之位,卻也被迫要在上任後投桃報李,大量任用5大派閥出身者,細田派出身的岸信夫便是一例,麻生太郎亦然。

2019年日本自民黨年度大會 安倍晉三揮拳重提修憲(點擊大圖瀏覽):

+4

在此境況下,菅義偉被視作暫時性的傀儡人物,儘管二階俊博願予支持,其他各方卻自行開始了戰國時代,以右翼言論為刀劍,相互比劃搶佔版圖,不顧日本介入台海恐將引火自焚的現實,在派閥的修羅場中力爭聲量。菅義偉眼下因背負了疫情與強辦東京奧運的低民調,遭自民黨派閥「斷尾求生」,但山頭戰的力道仍難停下。

菅義偉任內,麻生太郎與安倍晉三便是兩大右翼造王者,在其默許下,方有岸信夫等政客的「高調表現」。眼下不論河野太郎、岸田文雄,皆缺乏號令多數派閥的力道與本錢,未來的日本內政,仍會是安倍與麻生共同造王的右翼結構,首相之位不論何人在任,皆要受此力道宰制。

而美國已在阿富汗嚐到「東升西降」的屈辱,從該地撤離和整體戰略收縮的初衷,本也是為了「更好地應對北京」,是以華府短期內勢必加大對第一島鏈的經營,如此焦慮碰上日本右翼和台灣綠營的萬頭攢動,自然一拍即合。無論是兩岸還是中日關係,短期內皆難有轉圜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