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應對疫情的「賽道」正在轉變|安邦智庫

撰文:顧知桐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發生至今已約兩年時間,各國對待疫情的態度和應對的策略都經歷了一個明顯的轉變的過程。

在疫情發生之初,一些歐美發達國家乃至部分發展中國家曾經寄希望於以「群體免疫」的方式熬過這場危機。但是結果表明,新冠病毒的「殺傷力」要遠超與之類比的流感,初期的放鬆使得疫情擴散而一發不可收拾,相關國家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這其中以美國和巴西為典型代表,當前這兩個國家新冠死亡人數高居前兩位可以說就是這一策略造成的直接惡果。

現實幾乎毫無爭議地證明,面對來勢兇猛的新冠病毒,直接「舉手投降」既不可取也沒有可行性。只有制定針對性的策略進行有效防控,才能控制疫情發展降低疫情危害,進而最終戰勝它。

目前公認能夠抗擊疫情的手段,其一是注射疫苗,其次就是依靠強有力的社會隔離和防控政策。前者以歐洲國家為代表,其疫苗接種進度在各大洲中大幅領先,以英國和德國為代表的很多歐洲國家,人群的疫苗完全接種率甚至已超過70%。而後者則以一直採取疫情「清零」政策的中國為代表,在推廣疫苗接種的基礎上,繼續採取嚴格的疫情隔離、防控政策。在各國這一兩年的疫情防控過程中,實際上兩種路線是並行的,基本都將其相互結合、互為補充,只是側重點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上述手段可以說對於全球疫情防控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然而當前疫情的發展,也正在持續考驗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乃至長期實施的可持續性。

當前歐洲在疫情面前「再度淪陷」,使得防疫選擇的問題更加迫切。據世衛組織統計數據,在最新一周,歐洲報告了近180萬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和2.4萬例新增死亡病例,與前一周相比分別上升6%和12%,分別佔全球當周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的59%、48%。過去4周歐洲區域報告的新增確診病例增加了55%以上。世衛組織警告說,歐洲正面臨一個「毀滅性冬季」,如果按照現在的情況繼續下去,從現在到2022年2月,歐洲可能再有5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世衛組織表示,歐洲重新成為新冠疫情的「震中」,防控措施放鬆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世衛專家指出,疫苗雖是抗擊疫情的有力武器,但必須與其他防疫措施配合使用才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一些歐洲國家此前急於「解封」、放鬆乃至解除了防疫措施,是近期歐洲疫情反彈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在中國,疫情形勢也有所反彈。自10月17日以來,本輪疫情的感染者(包括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已累計1067例,波及20多個省超40個市,病例人數和擴散範圍都明顯增加,疫情呈現傳播鏈條多、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的特點。按照以往國內積累的防控經驗,如無意外,本輪疫情也將會得到平復。但是中國目前能否持續實行疫情「清零」政策也正在面臨越來越多質疑的聲音。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對此作出肯定答覆,國內有媒體也回應稱,科學精準的清零政策不僅成本更低,還能帶來助力經濟發展的「清零紅利」。著名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專家曾光教授日前更是明確指出,中國現在仍然處於「清零紅利期」。

不過,「紅利期」總有逐漸縮小乃至紅利完全耗盡的時候,嚴格的疫情防控政策並不具有長期可持續性。經濟學人智庫曾指出,「病毒零容忍」政策在經濟上難以持續,尤其像香港、新加坡這些極為依賴國際貿易、商業和旅遊業的經濟體將承受最大壓力,中國大陸「零容忍」政策帶來的壓力則相對較小,本身經濟有較大的自給自足能力,持續時間也可能最長。但這樣下去終非長久之計。同時要看到,在病毒還沒有在全球範圍內消除的情況下一旦相關政策取消,中國重新對外開放,將要面臨的不可預知風險。儘管根據最新統計,中國疫苗接種劑次已達23.3億,且已完成加強免疫接種3797.3萬人,從數字看,即將到達群體免疫的門檻。但即使是疫苗接種比例進一步提高,國內龐大的人口基數,加之有眾多易感和免疫低下人群,完全打開國門面對疫情衝擊,可能造成的損失也不可低估。

對此,安邦智庫(ANBOUND)創始人陳功在很早就提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重點要從疫苗轉向治療藥物。主要理由是:首先,病毒會不斷變異,研發周期長的疫苗,總趕不上病毒變異;其次,應對疫情,最重要的是降低病死率,如果有治療藥物,就可以有效地做到這一點。可比的例子是流感病毒,這也是病毒性感染,根本不可能有疫苗對流感病毒全覆蓋。但現在對付流感有很多藥物和治療方法,使其病死率很低,所以人類與流感能夠常態化的相處。對付新冠病毒,同樣也應如此。

目前,美國已有數家公司在藥物治療方面取得了進展。輝瑞公司11月5日就宣佈,其研發的一款新冠藥物,可以使早期感染人群的住院率降低89%。輝瑞的這款名為 PAXLOVID (PF-07321332)的藥物自2020年3月開始研發,專門設計用於針對新冠病毒口服給藥,其採用蛋白酶抑制劑抗病毒療法阻止病毒自我複製,以達到治療目的。目前PF-07321332公佈的是2/3期臨床試驗的中期數據,分析來自北美、南美、歐洲、非洲和亞洲的一千二百一十九名未接種疫苗的成年受試者。三期臨床試驗開始於2021年7月16日,預計完成時間為2021年12月9日,將在2022年4月完成全部研究。英國政府此前在11月4日向美國默沙東藥廠研發的新冠口服藥莫那比拉韋批出緊急使用授權,讓其成為對抗新冠肺炎的第一款口服藥。莫那比拉韋在上月公佈的試驗結果顯示,重症、死亡風險可以減半。而輝瑞這次公佈的臨床試驗結果比默沙東的莫那比拉韋公佈的結果明顯更佳。

上述相關藥物如果效果穩定,將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一是找到對付新冠病毒的有效辦法,挽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二是在醫藥產業上誕生新的亮點,相關醫藥公司更會大獲成功,對一國醫藥產業是重大利好;三是對資本市場是重大利好;更為重要的是,整個經濟社會將從中受益,如果相關藥物能夠將新冠肺炎的危害性「轉化」成如同流感一般,世界有望真正恢復正常。

正如安邦以往的分析,真正要解決掉疫情,關鍵是治療藥。而美國當前防疫研究的重點,以及科技開發的重點,可能已經轉向了新冠治療藥物。

最終分析結論:

新冠疫情應對思路和重點的差異,會導致實行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在國家之間看,這也是一種新的競爭,從各方面的形勢發展看,全球抗疫競爭的賽道已經從疫苗轉向了藥物治療,中國需要在這一方面急起直追。

本文轉載自安邦智庫11月8日「每日經濟」分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