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競相研發高超音速武器 官方表態為何大相徑庭?

撰文:許輝
出版:更新:

長期以來,軍火和能源貿易是俄羅斯極為重要的外滙收入來源,宣揚軍事技術革新有利於其軍火市場的穩定和拓展,可被視為是國家的營銷手段。
目前,國力大不如前的俄羅斯又面臨西方制裁,並在烏克蘭東部問題上與北約劍拔弩張,俄羅斯此舉也是地緣政治博弈的一種手段。

俄羅斯總統普京12月24日宣佈,俄軍當天成功進行了多枚「鋯石」(Zircon)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齊射試驗,表明俄軍在提升國家安全和增進國防力量方面已經邁出了「堅實一步」。

此前,俄羅斯曾多次成功試射「鋯石」高超音速巡航導彈。今年7月,俄羅斯軍艦在俄西北部白海水域成功試射「鋯石」導彈。「鋯石」為俄首個海基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可從護衛艦、巡洋艦和潛艇上發射,速度可達9倍音速,戰鬥部重量可達400千克,最大射程為1000公里。2019年2月,普京宣佈開始研發「鋯石」導彈,該導彈預計將於2022年起向俄海軍交付。

高超音速武器通常定義為速度是音速5倍以上,可以在較低預算中達到天基動能武器的類似效果,是一種能夠改變全球軍事力量平衡的關鍵武器。與彈道導彈沿固定拋物線軌跡高空飛行不同,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飛行軌跡較低,可更快擊中目標,更重要的是其機動性高,使得敵方防空系統難以追蹤及攔截。

目前,美國、俄羅斯、中國和朝鮮等多個國家正在研發此類武器,高超音速武器已經成了各國軍備競賽的新內容。

英國《金融時報》曾多次報道過中國在今年7月和8月進行了高超音速武器試驗的消息,引發西方大國高度關注。11月底,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證實「騰雲工程」進行了首飛並獲得成功,騰雲工程是由該集團主導的空天飛機研製項目。空天飛機能以高超音速在大氣層飛行,被視為是21世紀世界各國爭奪制空權和制天權的關鍵武器之一。中國國內也有自媒體撰文稱,中國「騰雲」空天飛機已經遙遙領先美國同行了。

最近,路透社報道稱美國也進行了高超音速武器的測試,並正在努力將這種先進的武器納入其武器庫。報道稱,這種吸氣式高超音速武器在高層大氣中以超過音速五倍的速度飛行,每小時能飛行約6,200公里。

從目前的發展態勢看,中、美、俄三國似乎走在了高超音速武器研發的前列。此前,美國曾多次對中國高超音速技術的發展表示憂慮。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曾對媒體表示,中國試射的高超音速飛行器是一個以超乎尋常的速度行駛的系統,沒有防禦系統能夠處理應對,它與冷戰時期的「斯普特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非常接近。「斯普特尼克時刻」是指1957年蘇聯斯普特尼克一號人造衛星上天,意味着美國在航天科技領域失去了優勢。

從美方的立場看,因為在導彈防禦系統上擁有絕對優勢,因此對於突破導彈防禦系統的高超音速武器有牴觸情緒,更希望在此領域能夠維持現狀。

更重要的是,眾所周知,美國軍方、五角大樓及部分國會議員每過一段時間便要發表「美國軍備落後他國」等唱衰美國的言論,繼而爭取國會為軍備撥款。是以美國在該方面的具體進展,仍需畫上一個問號。

從國際媒體和中國媒體的報道來看,中國和俄羅斯在高超音速技術上已經取得突破進展,但是中俄兩國官方的表態卻大相徑庭。中國官方否認了相關報道,稱試驗是例行的航天器試驗,用於驗證航天器可重複使用技術,對於降低航天器使用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可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從中國的表態不難看出,中國並不願意參與軍備競賽,也不願意參與此類話題的軍控談判。此前,中國也多次拒絕參與美俄主導的旨在削減核武器的核軍控談判。一方面,中國當然希望能在尖端軍事科技領域拔得頭籌,因為過往尖端的軍事技術多數仍掌握在美俄手中;另一方面,中國也清醒認識到在一些核心軍事技術上與美俄仍然存在差距,仍然需要保持低調。

但俄羅斯卻不同,總統普京大張旗鼓宣揚軍事技術取得突破,這其中有其自身考慮。其一,長期以來,軍火和能源是俄羅斯極為重要的外滙收入來源,宣揚軍事技術革新有利於其軍火市場的穩定和拓展,可被視為是國家的營銷手段。近年來,面對國際軍火市場的競爭,俄羅斯不斷調整武器出口策略,主要以高精尖武器和主戰裝備為賣點。俄羅斯國防部軍事技術合作局最近發布了2021年對外軍售情況,稱年內俄軍工複合體與外軍簽訂軍售合同總額達520億美元,完成了既定目標,也繼續在全球市場保持穩定份額。

其二,在蘇聯解體30年後的今天,俄羅斯的國力已經大不如前,目前又面臨西方制裁和封鎖,並在烏克蘭東部問題上與北約劍拔弩張。俄羅斯宣揚其軍事技術革新成績,也有對北約和烏克蘭等國家施加軍事影響的意圖,可被視為是俄羅斯開展地緣政治博弈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