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標準定義的地緣格局之爭|安邦智庫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減碳」發展的大趨勢之下,日本經濟新聞近期發表文章,分析綠色減排標準問題演化出的國際地緣格局變化。歐盟在綠色標準體系建設中起步較早、體系較完善,在日本媒體看來,歐盟綠色標準的制定,存在構建有利於自身產業結構的意圖。不僅如此、中國、韓國和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也在嘗試建立各自的綠色標準體系。日經新聞認為,各類綠色標準正在體現出區域間產業競爭、制度競爭的趨勢。

在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看來,這種綠色標準的競爭帶有地緣競爭的色彩,對中國而言,其不僅關係到國內綠色發展的路徑,也關係到綠色發展的市場空間和競爭格局,需要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和警覺,一方面在自身綠色發展中,中國要構建適合自身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特點的雙碳發展路徑,另一方面,中國要儘可能構建適合自身發展的綠色標準體系,爭取綠色發展的話語權和國際合作的空間。

綠色標準體系起步較早、建設程度領先的歐盟,在規定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數值基準等方面,以氣候變化、水和海洋資源等6個領域為對象,正在制定伴隨定量標準的定義。歐盟希望通過明確定義,吸引資金進入環保領域,推動經濟增長。不過,歐盟的綠色制度體系有兩個方面引起較大的爭議,一是其試圖建立歐盟內部的碳關稅體系,另一個是近期考慮將核能和天然氣重新歸類為綠色能源範疇。

這兩個方面,在歐盟域外國家看來,有保護域內市場和域內產業的意圖,也有利用規則體系擴展「軟實力」和爭奪有利的地緣競爭地位的「私心」。特別是,在能源問題越來越突出的情況下,歐盟有意將核電視為綠色能源,將天然氣視為「過渡性」能源,以緩和日益突出的電力供需矛盾。儘管核能的確不增加碳排放,但核能產生的核廢料對自然環境具有不可逆的傷害。包括德國、日本等國家都已綠色發展的名義限制和停止了核電。但在核電領域具有產業優勢的法國則相反,仍希望通過相關標準的修改鞏固和擴大在核電產業的優勢。而歐盟對於「煤電」的限制除了煤電本身的確帶來大量碳排放的因素外,也與其已經大量淘汰煤電產能有關係,其對於天然氣能源的容忍態度,反映了當前歐盟能源結構的特點。對於中國、美國,以及大多數不發達國家等煤電佔比較高的國家而言,通過分類劃分來淘汰煤電、發展天然氣發電,都不符合各自國內發展的實際情況,反映出歐盟在相關標準制定中「損人利己」的態度。

同樣,對於碳關稅的問題,歐盟以防止「碳轉移」為名提出向域外進口商品徵收碳關稅,在很多發展中國家看來,有利用道德高地,建立綠色貿易壁壘的嫌疑。畢竟歐盟企業具有技術和效率的優勢,碳關稅將彌補發展中國家企業的成本優勢,使其更具有競爭力。同時,歐盟作為消費市場,有通過碳關稅將碳排放成本轉嫁到生產端的意圖。

作為日本而言,其還關注到有關混合動力汽車產業的問題。歐盟的標準將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排除在綠色對象之外。而日本擅長混合動力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歐盟希望通過規則制定削弱日本的優勢,靠純電動汽車(EV)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這些歐盟碳制度和碳標準的種種做法,反映了其根據自身經濟特點和產業結構,在推動綠色發展過程中,保護自身利益的趨勢。日經新聞同樣提到,包括制定標準的計劃在內,約30個國家和地區已開始向歐盟「活學活用」類似的分類體系。這些標準之爭正在演化成新的地緣經濟競爭博弈的新方式,使得標準較為寬泛的日本在國際競爭處於被動和不利的地位。

作為中國而言,同樣面臨相關的難題。在歐美的壓力之下,中國目前已經收緊了標準,把煤炭火力發電排除在外,並實質停止了新增的海外火電投資和建設。但實際上,煤電在中國能源結構中仍佔有主要的地位,過快減少煤電產能,儘管有利於目前口徑下的綠色減碳,但一方面新能源建設難以彌補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能源供需失衡影響了經濟穩定;另一方面,淘汰煤電產能帶來大量存量資產的減值,增加了金融「防風險」的壓力。2021年下半年一些地區出現的「拉閘限電」現象,正是相關電力供需矛盾激化的反映。因此,對於中國而言,圍繞煤電領域節能減排的投資和發展,對於中國漸進式的減碳發展而言仍具有重要的意義,並不能因標準改變而完全放棄。

日本媒體提到的相關傾向意味着,有關綠色標準的制定並非完全體現有關減排和環境的科學範疇,還表現出地緣競爭的色彩。對於中國而言,同樣需要注意到這種傾向。在推動綠色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安邦智庫的研究人員曾經提到,需要將綠色發展、推動「雙碳」目標納入宏觀經濟政策的框架之內。綠色標準、綠色制度作為綠色發展的基礎,同樣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

綠色發展作為一種戰略發展方向選擇,在「雙碳」目標之下,不能操之過急,過於激進,不僅需要堅持「先立後破」的原則,兼顧國內的經濟基礎和產業結構,也需要考慮制度競爭中的地緣博弈,建立有利於自身發展、維護自身利益的系統性制度體系。同時,中國也需要有所作為,在制度設計、標準體系建設中加快發展步伐,加強國際間的合作交流,構建具有共同利益、共同發展特徵的綠色發展「朋友圈」。

最終分析結論:

各國間綠色標準的建立和發展,正體現出超越環境科學和氣候變化本身的地緣競爭傾向。相關標準和制度不僅關係到各國自身綠色發展的路徑,也顯示出影響產業和經濟競爭格局的趨勢。這種情況下,中國要有所作為,在構建綠色標準時要關注其地緣格局內涵。

本文轉載自安邦智庫1月25日「每日金融」分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