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俄右美德黑蘭做了選擇 短期內伊核協議難以重返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哈提卜扎德(Saeed Khatibzadeh)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恢復伊核協議的談判並沒有陷入僵局,正在「短暫休息」。他補充說,仍然需要美國作出一些關鍵決定。哈提卜扎德說,美國在維也納談判中時常變更政策,這也是談判被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由此訊息大膽做出幾點判斷:第一,談判中斷;第二,當下談判主動權在伊朗;第三,近期難重返協議。

或許是時間上的巧合,但就是如此的發生了:在伊核談判暫停次日,美國駐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領事館就遭到十餘枚境外導彈的襲擊。伊朗革命衛隊公開表示對襲擊事件負責。伊朗此舉是否存在試探的意味,不得而知。但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國的反映。以往常的情況,美國通常應以此發難,但此番則異常淡定。急忙稱襲擊地點只是位於領事館新樓附近,既未造成樓房受損,也沒有人員傷亡。

伊朗、美國紛紛是何心思,值得推敲,而這可進一步判斷伊核談判的進展。

對於伊朗而言,受制裁所困久矣。伊朗是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排名第四的國家。在特朗普2018年帶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重啟制裁前,伊朗的原油出口量約為250萬桶/日。美國實施制裁後,伊朗繼續通過其他方式出口原油,但出口量下跌到每日數十萬桶。受俄烏戰爭影響,歐洲迫切需要俄羅斯的替代方案。於伊朗而言,烏克蘭危機為其向西方出口原油、天然氣提供了重要機會。當然,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通過維也納核協議達成。這是一個大前提。而伊朗也非常清楚,這可能會對伊朗與俄羅斯的關係產生不利影響。

伊朗核協議:圖為伊朗國營電視台3月8日播出的影片,顯示伊朗革命衛隊在伊朗東北部Shahroud Desert發射火箭。(AP)

於俄羅斯而言,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是其同跟歐美相抗衡的有效工具之一。美國已經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一旦歐盟從伊朗進口石油、天然氣後,也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天然氣,那麼俄羅斯會非常被動。俄羅斯現自然是不願意見到這個情況。

這個基本局面,伊朗也非常清楚。一方面,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為伊朗提供了加強其在維也納核談判地位的籌碼,促使西方向其做出重大讓步。

從公開報道可見,一直到去年年底,數輪伊核談判,美國一直採取的方式都是對伊朗極限施壓。而德黑蘭方面一直尋求解除制裁相關,還有美國不會再次退出協議的保障。從2021年4月開始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談判,幾輪談判一直懸而未決,而突然當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美國高調宣稱「接近與伊朗達成協議」。很顯然,談判來到今年2月後,着急的一方是美國。烏克蘭戰爭誘發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大漲,使得原本就處於高通脹的美國,不得不四處找油。不僅對伊朗鬆口,對委內瑞拉亦如此。

而另一方面,伊朗和俄羅斯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存在。伊朗顯然不會因為美國的一些「小恩小惠」就點頭。值得注意的是,其實在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第一天,普京就和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通過電話。伊朗明確表達了這場戰爭發生的責任歸咎於北約的立場。認為「北約的擴張對各地區獨立國家的穩定和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萊希說,北約和美國的「挑釁行動」是烏克蘭危機持續的原因。

事實上,西方國家和國際社會對俄羅斯不斷追加制裁,俄羅斯在與西方關係的惡化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在俄羅斯在與西方的持續危機中,俄羅斯需要伊朗與其站在一起。莫斯科將德黑蘭視為其與西方對抗陣線中的一部分。還記得俄羅斯一手「打造」的以伊朗、伊拉克、敍利亞為核心的「什葉派之弧」嗎?莫斯科早有潛移默化。

而伊朗也認識到俄羅斯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維也納核談判的關鍵參與者,在國際關係中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以及兩國在軍事、貿易和經濟關係的重要性。對德黑蘭來說,顯然莫斯科比華盛頓可靠。伊朗也期待利用當前的事態發展,敦促俄羅斯簽署擬議中的20年貿易和軍事夥伴關係協議,這意味着在能源、運輸、鐵路和武器領域啟動一攬子重要項目,最重要的是確保莫斯科在維也納談判中對德黑蘭有利的地位。俄羅斯外交部拉夫羅夫2月25日與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電話交談中表示,「莫斯科一直支持伊朗在維也納核談判的立場」。

伊朗深知,當下通過伊核協議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困本國經濟,但更清楚,美國的盤算是將維也納的談判視為打壓俄羅斯的機會——美國現在想早點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就是讓全世界都孤立和制裁俄羅斯。

於伊朗而言,左手是俄羅斯。俄羅斯本身就是維也納談判重要參與方之一,沒有俄羅斯的點頭,維也納談判就無法取得成功達成最後的協議。所以,俄羅斯談判代表在關鍵時候表示,維也納談判想要成功,歐洲和美國都得保證,他們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會影響到俄羅斯在伊朗的利益,不會影響到俄羅斯與伊朗之間的正常貿易。警告意味已經躍然紙上。

伊朗首席談判代表卡尼2月8日抵達奧地利維也納的伊朗核協議談判地點。(AP)

右手是美國。美國大概已經形成了某種霸權的習慣,縱然如今談判天平已向伊朗傾斜,可美國還在不斷地加塞私貨,用解除制裁作為誘餌迫使伊朗做出妥協。最終伊朗也受不了。哈提卜扎德說,美國在維也納談判中時常變更政策,這也是談判被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哈提卜扎德說,美國試圖為談判設立「最後期限」、進行虛假宣傳以及發布錯誤事實等行為,都是為了迫使伊朗放棄更多國家利益。

伊朗現任總統萊希是強硬派代表,曾為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的學生。而且,在伊朗議會選舉中,強硬派大獲全勝。伊朗的強硬派議員們警覺的意識到現在風向在伊朗一邊,伊朗有了更多談判籌碼。他們堅決提出「正義要求」:包括美國全面取消對伊朗的制裁,拜登政府為美國不再退出協議提供經濟、技術和政治保證。

而坦白說,誰都不能確保美國政府今後不會再退出伊核協議。拜登政府很難為下一屆政府做出保證。美國前副總統彭斯上周已經放話,如果拜登政府與伊朗達成協議,等到共和黨上位時,共和黨人將在「第一天」就撕毀協議。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向伊拉克北部埃爾比勒發射彈道導彈,導彈在美國領事館附近爆炸。這是自2020年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遭美國暗殺引發伊朗的報復行動以來,伊朗首次直接向伊拉克的美軍設施發射導彈。這個時候發生,就是對美國政府的試探。

左手俄羅斯,右手美國,伊朗的選擇很「務實」—— 嚴格地捍衛伊朗的切身利益並使其擴大。與其今天簽署了協議作出妥協,不如從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幹預中獲得更實在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