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頻頻伸出橄欖枝 印度為何欲拒還迎?︱專家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今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開展了亞洲之行。據美國政治周刊POLITICO報道:拜登此行的主要目標是將印度拉攏到西方。然而,此行的結果卻是,隨後的兩個月裏印度對俄羅斯石油的購買量翻了一番。
2022年6月7日,俄羅斯國際政治經濟戰略研究所國際關係評論員奧列格·拉多金發表評論文章,稱美國根本無力改變印度的外交政策,面對美國頻頻伸出的橄欖枝,印度正採取務實的外交政策,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的意識形態支撐不了印度的國家利益。主要觀點編譯如下:

拜登:圖為2022年6月13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出席活動。(AP)

一、美國對印度極力拉攏

美國毫不掩飾,拜登亞洲之行就是為了在印太地區實施對抗中國戰略,為此拜登此行一是尋求印度的支持,二是順便宣告印太經濟框架的成立。美國政治周刊POLITICO指出,白宮希望利用國際社會對俄烏衝突的炒作,終結印度與俄羅斯的長期密切關係。美國對印度的拉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 強化政治同盟

邀請印度參加第二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領導人峰會。雖然峰會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沒有提到中國,但會上宣布成立「印度—太平洋海事領域意識夥伴關係」(IPMDA),要監測海上邊界的局勢並「維護一個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很明顯是針對中國的。美國企圖以「抗中」實現「聯印」的目的顯而易見。

2. 提高美印貿易份額

近年來美國一直在強化美印貿易聯繫,香港《南華早報》5月下旬報道稱,美印貿易額超中印,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貿易額達到了1150億美元。印度媒體稱,2021年印度對美國的出口增長了47.4%,而進口則增長了50%。部分原因是,美印貿易是受到外交鼓勵的市場經濟,2020年中印邊界壓力加劇之後,印度試圖替代部分中國商品。

3. 提供軍事援助

目前印軍70%的武器都來自俄羅斯,在武器裝備維修和備件供應方面高度依賴俄羅斯。據彭博社報道,美國正在為印度打造一項軍事援助計劃,希望印度減少對俄羅斯武器的依賴。消息人士稱,高達5億美元的資金將使印度成為繼以色列和埃及之後最大的美國受援國。

以「美國軍工聯合體內部人士」著稱的War on the Rocks網站報道,美國計劃加快批准對印合作的出口管制進程,實際上是要利用印度「主要國防夥伴」的地位出口軍民兩用技術。美國此前在埃及建立了一條生產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生產線,當前美國甚至計劃在印度創建一個類似的軍工綜合體。

圖為美國總統拜登2021年9月24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印度總理莫迪。(AP)

二、印度並不滿意

印度認為,美國在過去3個月僅為烏克蘭一國就提供了540億美元資金,對比之下,美國計劃在5年內為美日印澳4個國家的基礎設施提供500億美元似乎微不足道。《印度教徒報》(The Hindu)指出,儘管四方安全對話領導人峰會開始之前,美國和日本領導人最初都表示支持烏克蘭,但最終的聯合聲明中壓根沒有提到俄羅斯和烏克蘭。

因此,印度會強調四方安全對話的重要性,但同時也會「保持平衡」。就在峰會的前兩天,印度也參加了上海合作組織關於打擊恐怖主義的會議。

在印度看來,隨着俄烏衝突的進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將重點轉移到烏克蘭,導致印度的地區影響力有所下降,中國的地區影響力卻得到加強。《印度教徒報》宣稱:「今天印度面臨的主要困境不在於是否繼續與俄羅斯合作,近期和中期進一步對俄合作是毋庸置疑的。但由於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新德裡有新的擔憂。」

印度擔心,中國利用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的關注,加強對中印邊界的控制,則印度必將向美國和西方尋求幫助,這顯然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因此,印度希望莫斯科對北京施加外交影響。在如此艱難的國際形勢下,盟友之間不發生爭吵對印度來說極為重要,因此,印度總理莫迪預計將與俄羅斯和中國一起出席6月24日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

在這樣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背景下,印度數次加大力度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也就不足為奇了。《紐約時報》寫道,印度很好地利用了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印度大型煉油廠用俄羅斯石油提煉柴油,然後向歐洲出口獲利。由於蜆殼(Shell)和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等公司撤出俄羅斯,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計劃購買蜆殼在俄羅斯薩哈林2號項目中的股份,以及埃克森美孚在薩哈林1號線項目中的股份。

就連AUKUS軍事聯盟的中堅力量日本,也是一樣的情況。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萩田晃一表示,日本並不打算退出俄羅斯薩哈林2號項目,即便美國明確要求,日本也沒有撤出計劃。

此外,《印度時報》透露,印度5月份從俄羅斯進口了超過18萬噸化肥,該交易以俄羅斯盧布和印度盧比進行。印度政府已向其農民保證:施肥季節不會出現肥料短缺的情況,不管外部環境如何,印度農民不會面臨任何額外的經濟負擔。

四方安全對話:圖為左起澳洲新任總理阿爾巴內塞、美國總統拜登、印度總理莫迪、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022年5月24日出席在東京首相官邸舉行四方安全對話峰會(AP)

三、印度的清醒認知

奧列格·拉多金提醒,美國對印度其實表裡不一。一方面,美國總統顧問沙利文在宣布拜登的亞洲之行時說:「此次訪問要傳達的信息是:若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和開放社會能夠團結一致,共同制定道路規則、定義地區安全架構、建立強大的歷史聯盟關係,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另一方面,兩周後,美國國務院國務卿布林肯在發布的《2021年國際宗教自由報告》中,將印度列為宗教自由記錄最差、禮拜場所襲擊事件持續增多、特別令人擔憂的國家。

此外,5月23日13個國家參加印太經濟框架(IPEF),被吹捧為:美國長達十年的「轉向亞洲」策略邁出了重要一步。殊不知,2017年特朗普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以來,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經濟份額一直在下降。美國官員已明確表示,印太經濟框架不是自由貿易協定,不會討論降低關稅或擴大市場准入的事項。

拜登出訪前,日本有分析文章解讀,為什麼印度不像「四方安全對話」的其他三個盟友美日澳一樣,也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反而堅持中立。主要原因在於:印度擔心,一旦制裁俄羅斯,會促使俄羅斯最終在中印領土衝突中偏向中國。此外,目前印度軍事高度依賴俄羅斯。因此,儘管西方國家認為,在美國的領導下維持秩序符合西方利益,但印度認為,在多極世界中印度才有更好的機會。

美國對此也無能為力。土耳其因購買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而受到制裁,但印度並未因此受到制裁。印度因購買俄羅斯石油而受到美國二級制裁的可能性很小,因為美國無法從其聯盟中向印度提供任何戰略經濟利益。

美日印關係:圖為2022年5月23日,「印太經濟框架」宣布成立,(左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美國總統拜登及印度總理莫迪於宣布框架成立的活動上合照。活動在東京泉花園會展場地舉行。(AP)

四、結論

美國在亞洲獲得巨大機遇的時代已經結束。《環球時報》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在南太平洋國家產生真正影響,不僅僅因為雙方合作涵蓋經濟、基礎設施、氣候變化、健康和安全等問題,重要的是,中國能夠真正提高這些國家的居民生活水平,如:疫情期間提供包括疫苗在內的人道主義援助。美國對印度卻沒有這樣做。

印度人顯然明白,除了關於民主的意識形態口頭禪,美國提供不了任何實質性的東西。俄烏衝突後,所有國家都將能源作為優先事項,主要任務是維持基本生活水平、防止飢餓威脅。而美國自身正處於能源危機之中,汽油價格屢創新高,化肥行情也是如此。在當前形勢下,美國無法為盟國提供能源資源,至少無法保證能夠滿足盟國當前的能源需求。不斷惡化的全球能源危機表明,西方根本不是各方面都可以依靠的盟友。

此外,奧列格·拉多金指出,決定印度外交政策方向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美國自身的政治局勢。沒有人能保證,下一任美國總統不會像撕毀「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協定」那樣,輕易推翻白宮前任主人的承諾。

他認為,印度確實需要對抗中國的盟友,因為印度還無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與中國的雙邊問題。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打破了俄中印三角關係的平衡,但印方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利益,試圖保持平衡,儘管西方「夥伴」極力慫恿,但印度不想與俄羅斯對抗。

從戰略上講,印度希望建立一個新的國際秩序,即:像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不再是受制於美國意願的小夥伴,而是能夠促進自身利益的全球事務參與者。

【本文轉自觀察者網,編譯者為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國別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