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一號年度維修陷停擺 歐洲「斷氣」的十日驚魂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每年天然氣運送量高達550億平方米(bcm)的德俄「北溪一號」管道7月11日進入為期十日的年度維修。以往俄方在「北溪一號」斷供期間往往會使用經波蘭或烏克蘭的其他管道增輸補足,本年在俄烏戰爭的陰霾下,俄方預計再不會遵循慣例。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更警告俄方在維修限期來臨之後可能不再輸氣,稱之「惡夢般的情景」,呼籲德國人應為最壞的情況作好準備。

北溪一號的供氣量佔德國全年天然氣消耗量超過一半,可算是德國天然氣的命脈所在。此刻,德國已進入了能源短缺三個緊急狀態級別中的第二級,離由國家推行「能源配給」的第三級愈走愈近。

就在上月,俄國已將北溪一號的輸氣量減至其可運送量的四成,被德國指責為「武器化」能源供應。當時,俄方的理由是用於北溪一號的六組渦輪機在加拿大維修保養後,卻因為加方的對俄制裁而不能運回。德國一直以此為俄方減少供應的藉口,因為即使北溪一號輸氣受影響,俄國依然可以利用其他管道補足。然而,到了7月10日,加拿大就在德國壓力之下,決定一次性暫緩制裁實施,讓渦輪機可運回俄方。德國方面認為這可減除俄國斷供天然氣的藉口。有分析則認為,這是俄國天然氣牌的勝利。

其實,俄洲難脫俄氣的事實已愈來愈明顯。例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此前曾提出本年減少俄國天然氣進口三分之二的目標已被打破。到6月,歐洲從俄國進口的天然氣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

「天然氣脫鈎」將至?

根據布魯塞爾智庫Bruegel的分析,俄國供應佔歐盟天然氣供應的比例已從去年的超過四成減少至本年6月的兩成。另外有數據指出,俄國6月輸往歐洲的天然氣量比2021年初減少了三分之二。整體而言,即使北溪一號在維修之後恢復現時比例的供應,歐俄之間的「天然氣脫鈎」似乎已是避無可避之事。

問題是,數年後的天然氣脫鈎,歐洲或許有力應付;未來數月的天然氣脫鈎,卻是(正如哈貝克所說的)「一場惡夢」。

就在北溪一號進入維修的第一天,意大利能源巨企就表示,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即時減少了三分之一。可見其衝擊之烈。

目前,德國能源企業Uniper在高昂天然氣價格之下每日虧損高達3,000萬歐元,也正向德國政府要求高達90億美元的救助方案。同樣的情況也將發生在其他國家的能源企業上。

此刻,其他俄歐管道運來的天然氣尚未中斷。萬一俄國果真斷供,歐洲有何出路?

液化天然氣的不足

首先,為應付俄國天然氣供應的不穩,特別是針對本年冬天,歐盟早已訂出本年11月1日前全歐達成至少80%天然氣儲存量的目標。根據實時數據,歐盟此刻的儲存量已達62%。由於歐盟整體儲存量大概足夠歐盟全年20%的用量,配合來自其他地方的供應,俄國斷供並不會造成歐洲即時「斷氣」。

西班牙巴塞隆拿一個液化天然氣的煉氣工場。(AP)

這裏的「即時」是關鍵詞。如果從不那麼即時的角度來看,歐盟就要在數個月內尋得其他渠道的天然氣供應作補充。其中的一個重要選項就是海運的液化天然氣(LNG)。

本年首季,全球供歐的液化天然氣量已比去年上年七成,全球液化天然氣總供應量的三成現已輸往歐洲。但液化天然氣未能滿足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的需求,因為德國並沒有接收液化天然氣的基建,其在俄烏戰爭之後緊急購買的「氣化船」也最快要到明年初才可以投入使用。

而且,好景不常,在此前曾聲言本年會向歐洲輸出150億平方米液化天然氣的美國,其位於德州的一個主要液化天然氣出路站上月卻發生爆炸,最快要到本年9月才能開始逐步恢復出口。

在歐洲天然氣價格急升的背景下,挪威已宣布增產應急;而會造成地震問題的荷蘭天然氣田也可能被迫增產。

但根據Bruegel的分析,液化天然氣的對歐供應已到達極限,如果俄國進一步減少供應,歐盟只能減少其本身的天然氣需求。

配給或難避免

在此情況之下,歐洲只能尋求天然氣以外的即時性能源出路(這就排除了太陽能和風能等需時甚久的辦法)。其一是核能。但很不幸地,核能大國法國的核電廠因為設施腐蝕、天氣酷熱增加降溫難度等問題,其核發電量竟在這個關鍵時刻跌至近30年的最低水平,打破了由法國供電他國的美夢。

圖為2022年4月6日,德國柏林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的德國分公司Gazprom Germania總部大樓外的公司標誌。(AP)

其二則是煤電。目前,在歐盟當局的背景之下,執政聯盟包括綠黨的德國也決定了要重新啟動煤電應急,一瞬間就打破了歐盟的氣候先鋒形像。

情勢危急之際,歐盟委員會將在7月20日——即北溪一號預計完成年度維修的前一天——公布其應急方案,當中預計包括四大項目:增加天然氣儲存量、多元化能源來源、減低需求和配給。

正如上文所述,前兩者並不能即時應付俄國斷供,後兩者就變成了可行的出路。

法國的三大能源企業已公開呼籲人們採取節能措施;德國的地方當局也開始用上調暗街燈等方法節省能源;荷蘭亦有政客呼籲人們減短洗澡時間。

如果節能未奏效,配給就變成唯一出路。德國已最先提到這個可能。問題是,如果俄國全面斷供天然氣,歐盟各國的能源供應將不會平均被減低,各國的能源充足率將有頗大差異。如果歐盟在此情況下要維持團結(特別是對俄團結)的話,盟內各國「同甘共苦式」的一致協調必不可少——歐盟委員會據稱可能會提出全盟性的配給原則;德國和捷克本周也率先宣布會在「斷氣」的情況下作出協調;此前,歐盟委員會已鼓勵各國達成分享天然氣的協議,但參與者卻寥寥可數。

當然,北溪一號年度維修的十日「斷氣」驚魂,最終仍有可能有樂觀的結局,即俄國恢復全面供應(包括6月削減的供應量)。然而,這十日驚魂的存在本身,特別是本年冬天迫近、俄國可能再減供應的不可預測性,也說明了歐盟過去作為一個地緣政治行動者的存在,其準備是多麼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