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再停 插水氣價不升反跌 歐洲能源戰可鬆一口氣?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原本只剩下20%輸氣量的德俄北溪一號(Nord Stream 1)天然氣管道8月31日再次斷供三日,人們對氣管會否如期復供也不太感到樂觀。但奇怪的是,作為參考標準的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同一天竟然不升反跌,從前一天的每兆瓦時265歐元下跌至239歐元,接續了8月26日346歐元高位以來的急速滑落。

天然氣價格的急挫,大體上來自市場對於歐盟介入調控價格的期望。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本周一(8月29日)提出了「馮兩招」,預計將於9月9日的歐盟能源部長會議中得到更明確的鋪陳。

第一招是歐盟緊急介入調控價格,預計將會以價格上限的方式推行,不過尚未清楚價格上限將施行於終端用戶的能源開支、俄國天然氣價格,還是全部天然氣進口的價格。

在國家的層面上,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國家都已作出了價格或價格升漲上限的措施。前兩者以國家補貼天然氣發電商以抑制價格,法國更全面國有了化法國電力公司(EDF)。

此前,以意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為首的歐盟領袖已不斷呼籲對俄國天然氣實施價格上限。與石油不同,俄羅斯天然氣主要以管道運輸,一時之間難以尋找其他替代買家,因此歐盟有接近買家壟斷的壓價優勢。近日,亦有媒體報道指德國對全歐天然氣限價持開放態度。

雖然這個緊急介入機制的細節未明,但歐盟方面已表明會迅速執行,顯示出了壓抑氣價的決心,因此就有了氣價急挫的市場反應。不過,雖然天然氣期貨價格下跌近百歐元,其價錢依然比一年前高接近十倍;而且,俄國今天對歐天然氣輸出量已比去年同期大減近七成,歐盟試圖以買家優勢訂價的行動有可能讓俄國忍痛斷供。

這張2022年8月26日攝於芬蘭東部市鎮維羅拉赫蒂(Virolahti)派特拉帝(Pyterlahti)的監視塔,美聯社稱這顯示俄羅斯波爾批瓦亞(Portovaya)壓縮站正在在燃燒本該出口歐洲的天然氣。維羅拉赫蒂接近俄羅斯邊境。(AP)

第二招則是能源市場的結構性改革。歐盟的電力批發市場以「pay-as-clear」的方式運作,由所有的發電廠商投標,價格最低者先得,但最後的訂價卻是最後一位中標者的價格,使得不同發電成本的廠商都能以同一價格出售電力。

由於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極低,這種市場機制原本被認為有助促進風能、太陽能發電產業的發展。然而,天然氣發電的價格卻往往成為了歐盟電價的決定性因素,這除了是因為天然氣發電成本較高之外,還有天然氣發電廠往往能增加供應去彌補電力供應的不足。這就變相使歐盟電價與天然氣價格直接掛鉤,使天然氣成為了俄羅斯可直攻歐洲民生開支的殺手鐧。

在這兩招之中,對天然氣價格影響較為直接的大概是第一招。

除了這些新招之外,歐盟的能源現況也出現了一些正面訊號,使得人們減少了一些悲觀情感。其一,根據歐盟的官方數字,其原訂11月前達至儲氣量八成的目標已提前兩個月達成。德國的儲氣量高達84%,法國則超過九成。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日前就指,德國正在儲氣量目標上取得進展,預計其氣價在短期內將會下跌。

其二,7月以來,歐盟各國已達成了減少15%天然氣消耗量的目標,實施了各種節省能源的政策,例如法國禁止開冷氣的商戶長期開門,德國關上柏林部分燈光、禁止以天然氣加熱私人泳池等等。德國自己則提出了減需20%的目標。根據7月的數字,工業天然氣消耗在全歐層面按年減19%,在德國按年減24%。同時,一些國家也重啟煤電廠,以補足天然氣消耗的下降;德國也在重審其本年關閉餘下3個核電廠的政策。

其三,在中國經濟停滯之際,有分析亦指一些原本供應中國的液化天然氣已轉售歐洲,增加了歐洲的供應。

天然氣:圖為2022年7月14日,德國中部艾特費爾德(Eiterfeld)附近的Reckrod儲氣庫。(AP)

據佔計,如果俄國10月起全面停止對歐天然氣供應,假設各國減需15%的目標能達成的話,在冬天之後,歐盟尚會有大約兩成多的天然氣儲備。這大概是一個比較樂觀的判斷,而各國減需的目標還未知能否達成。吊詭的是,如果上述的「馮兩招」真的能壓下天然氣或電力價格的話,這反而會削弱了民眾和企業的減需動力。

因此,即使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稍見下行之勢、俄國最新一張北溪「能源牌」也未有即時改變價格走向,各界依然抱持着歐洲能源危機「大敵當前」的警戒心。此前,從比利時總理到蜆殼(Shell)公司行政總裁,都在警告即使歐盟能捱過本年冬天,未來的幾年,歐洲依然會面對同樣的能源問題。從輿論風向來看,此等判斷似乎並未因為氣價一時下挫而改。

對於未來危機的真實感受,往往是人們之所以能渾身解數避過危機的前提。雖然近日歐洲的能源狀況似乎有了一些好消息,但人們其實並不應該就此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