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司法改革:外部威脅早不存在 猶太國家或踏上自毀歧途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7月24日,爭議超過半年的以色列司法改革第一步在反對派議員全面杯葛之下通過了以色列國會,限制以色列最高法院以「合理性」來規範政府政策的權力,被視為以色列民主體制的重大威脅。日前才進醫院戴上心臟起搏器的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在最後一刻曾試圖阻延投票,最終卻不敵其執政聯盟內部的極端右翼政客,以64票贊成、0票反對通過了立法。

在街頭反對司法改革超過7個月的示威者反應激烈,與警方爆發衝突。以色列的最大工會威脅發動大罷工抗議,醫生工會將進行一天罷工示警,高達一萬名的後備役軍人早已警告若立法通過將拒絕服役。有街頭示威者表明他們除了抗爭別無他法,「若不升級,就只能離開這個國家」。

7月24日,司法改革立法通過後,警方以水砲驅散特拉維夫的示威者。(Reuters)

由於以色列並無成文憲法,且國會採取單議會制度,並無上議院之類的機制作制衡,控制着國會多數議席的以色列政府幾乎可以獨斷獨行。不過,過去幾十年來,以色列最高法院不斷透過判決而建立起限制政府行為的權力,這次被禁的「合理性」考量是一例,將以色列的「基本法律」當作憲法來解讀又是另一例。

對於以色列右翼和極端保守猶太教信徒來說,這是最高法院的「反民主」越權。而最高法院也的確利用這種權力作出對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建設定居點不利的判決,並限制猶太教律法介入社會上的非宗教層面。

內塔尼亞胡所屬的利庫德集圗(Likud)本來是世俗化的右翼政黨,但他過去數年多次選舉後都未能組成政府,甚至一度失去總理權力,去年大選中終於決定扶助以往在以色列政壇邊緣的極端政客,包括曾支持反巴勒斯坦恐怖活動的人物,最後因而得以復得總理之位。正是這群極右力量使得內塔尼亞胡此刻不得不推行極具爭議的司法改革。

7月24日在國會出席投票的內塔尼亞胡。(Reuters)

對於最高法院的權力,以色列法律學者多有批評,認為有必要為以色列憲制作出整體改革。然而,簡單地以國會多數收回法院權力,卻不能解決問題。有法規律者直言,雖然他原則上認同改革,卻擔心政府行動是消磨民主的前奏。

除了對內塔尼亞胡政府的不信任之外,不理社會反對粗暴地通過司法改革,更有可能使以色列陷入憲法危機。如今,一些民權組織已向最高法院提出申訴,要求法院推翻這次有關「合理性」法律原則的立法。如果法院決定推翻立法,以色列馬上就陷入「到底是國會大,還是法院大」的憲政困局裏面。在此刻以色列的社會撕裂之中,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大眾都認同的答案。

以色列立國以來,一直有着一個核心矛盾:到底以色列是一個猶太國家,還是一個自由民主國家?過去75年來,以色列都在這兩邊來回擺盪,在各方妥協之中企圖走出一條中間路線。一方面維持對巴勒斯坦人的打壓、維護猶太教信徒的特權,另一方面又自我局限宗教在社會的影響、西岸定居點的擴張。

反司法改革示威者的營區。(Reuters)

然而,隨着世俗化的猶太人口比例長期形成遞減趨勢,極端保守猶太人口的出生率卻長期高企,保守派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就愈來愈大。不少世俗派都擔心,未來的以色列會離自由民主體制愈來愈遠,變成中東另一個以宗教領政的國家。對他們而言,此刻不抗爭,未來就再無抗爭機會。

這次司法改革立法只是第一步。本年10月以色列國會會期重啟之後,內塔尼亞胡將進一步推動立法,把最高法院法官任命的權力交到國會手中,進一步減縮法院的獨立性。

目前,在街頭、國會和法院之外,部份人也在期望儀式性的總統會拒絕簽署法律,阻止內塔尼亞胡對法院權力的蠶食。一些人則期望美國拜登(Joe Biden)會加大對以色列政府的施壓。雖然拜登最近放棄了對內塔尼亞胡的冷落,按傳統邀請他到白宮訪問,但白宮發言人則以「不幸」來形容此立法的通過。美國每年對以色列大約40億的軍事援助,可能是拜登的籌碼。

7月18日,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Isaac Herzog)訪問白宮與拜登會面。拜登激定遨請內塔尼亞胡在本年稍後訪問白宮。(Reuters)

在中東地區,以色列一直自覺被敵人包圍。但到了今天,這並不真確。埃及、約旦等早是以色列邦交國,以沙特為首的其他阿拉伯國家近年也不斷與以色列眉來眼去,就算不正式建交的也大舉收回了官方對以色列和猶太文化的負面宣傳,對巴勒斯坦立國的堅持幾乎再無蹤影。唯一堅定對抗以色列的大概只有「自身難保」的伊朗,對於本身已經擁有核武的以色列而言,伊朗其實不足為懼。

政見紛亂的以色列75年來之所以能維持一致,甚至發展成人均GDP接近六萬美元的先進國家,全靠世俗化的高端人才,以至四面環敵之下所衍生出來的團結。但隨着外在威脅不再,以色列立國以來就存在的矛盾,將會變成以色列作為一個國家的最大潛在危機。此刻,我們正在目擊着危機爆發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