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政府、宗教張力 埋下土耳其政變遠因

撰文:毛詠琪 陳立程
出版:更新:

土耳其有軍事政變的「傳統」,穆斯林人口、民選政府及信奉世俗主義的軍隊之間的張力為一次次的政變埋下遠因。

居倫運動的支持者去年10月在伊斯坦布爾示威,抗議當局打壓傳媒。(路透社)

凱末爾主義堅拒宗教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是激進的政權還俗主義者(Laicist),認為政教合一是奧斯曼帝國沒落的主因。他以強硬的軍事力量及中央專制政策,將宗教的影響力從軍隊及政府中完全消除,並確立土耳其的現代政教分離制度。他的主張被稱為「凱末爾主義」。在他死後,土耳其軍隊視自己為凱末爾主義的堅定守護者,認為若有任何政府推行伊斯蘭主義政策,即使他們得到民選授權,軍隊也有權力和合法推翻不奉凱末爾主義的政府。

斯德哥爾摩大學土耳其研究中心的懷特(Jenny White)教授認為,不應將土耳其軍隊視為世俗主義者,特別是世俗主義很多時候是褒詞。雖然凱末爾主義與世俗主義一樣認為宗教不應影響政府,但凱末爾主義會主動插手國內的宗教社群,並對遜尼派有明確偏好。

土耳其人民奮不顧身走向坦克,阻止軍隊發動政變。(路透社)

政黨政治「販賣宗教」

另一方面,伊斯蘭教是土耳其的絕對主流宗教,超過96%的人口是穆斯林。除了西化的大城市外,土耳其仍然是宗教保守的國家,凱末爾主義只在精英及軍隊之間流傳。政黨為了爭取選票,很多時必須推行伊斯蘭主義的政策。不少人都將總統埃爾多安推行伊斯蘭教育視為他反對世俗主義的象徵,但事實上,以1950年的第一屆民主選舉為例,所有政黨,包括凱末爾創立的凱末爾主義共和人民黨(Cumhuriyet Halk Partisi)也支持設立傳教士學校。結果政黨政治及軍隊精英之間的衝突成為土耳其現代政治史的主軸。

埃爾多安乘機藉歐盟之助及對抗「居倫運動」,重新掌握軍隊的人事任命及預算權。(路透社)

軍隊的沒落與埃爾多安的興起

此外,軍隊也會推翻專制政權。在1960年被推翻的民主黨政府是一個漸趨獨裁的政權。為了打擊反對派共和人民黨,民主黨取締並充公共和人民黨的資產,當中包括凱末爾的遺產。軍隊在城市精英及知識分子的支持下發動政變,並處決包括總理在內的大批民主黨領導人。

自開國起,土耳其軍隊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有不容置疑的絕對權力:軍隊有無限預算,人事任命由軍隊內部決定。但是風水輪流轉,土耳其軍方的權力在近年大幅下降。埃爾多安政府希望加入歐盟,而歐盟規定軍隊必須服從民選文人政府,埃爾多安乘機藉歐盟之助及對抗「居倫運動」,大規模清洗及削弱軍隊權力,重新掌握軍隊的人事任命及預算權,並在2010年公投修憲由文人掌管軍隊。軍政力量之間的消長,部分決定了今次政變比以往更難成功。

肅清政敵成導火線

埃爾多安所屬的正義與發展黨(Adalet ve Kalkınma Partisi)在2013年爆出貪腐醜聞,引起大規模示威。示威平息後,埃爾多安變得愈加專制,強行接管反對派報紙,並加強推行宗教政策,以強化宗教保守派的支持。由於埃爾多安執政出現難關,他放寬了對軍隊的壓制,並且重啟對庫爾德族的戰爭,以討好軍方。

政府轉向專制加上軍隊所受壓力下降,為今次政變提供了發展的土壤,而埃爾多安打擊前盟友居倫(Fethullah Gülen)的行動,則被視為政變的導火線。居倫運動是由教士居倫所啟發的思潮及社會運動,主張溫和自由的伊斯蘭主義,擁抱市場和科技,在土耳其,特別是在軍隊中有強大的影響力。

政變期間,軍隊封鎖主要幹道,並佔領電視台等重要設施,市面氣氛緊張。(路透社)

居倫是埃爾多安執政初期的重要盟友,但隨着埃爾多安愈加專制,居倫運動成為他的打擊目標,更在2013年執政黨貪污醜聞後,被埃爾多安指摘為恐怖組織而大力取締。

在今次政變中,埃爾多安就指居倫是幕後策劃者。這一指控目前無從證實,可以確定的是參與政變的軍人以居倫的支持者為多。一年前,土耳其軍隊爆出間諜案,埃爾多安乘機大規模清洗軍中的居倫支持者。

最新一批起訴在上7月14日發出,即使15日沒有發生政變,16至17日也會出現大規模的肅清行動,為8月初新一輪的軍隊任命鋪路。這或許迫使軍中的居倫支持者在準備明顯不足的情況下,強行發動政變。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