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懋蔡宏興:房策應以「置業」為主導 不應鼓勵買樓作儲蓄兼投資

撰文:陳嘉碧
出版:更新:

土地大辯論結束後,緊接著10月將發表施政報告,社會重點放於房屋問題上。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表示,港府應持中性立場,不鼓勵置業或不置業的行動,變成「儲蓄或賺取財富」的經濟工具,直言置業是經濟活動。
就增加土地供應上,他提出農業用地、丁屋及軍事用地為選項之一,而軍事用地交還政府亦早有先例,亦就丁屋用地提出折衷方法,建議收回部分土地。

港府應把宜居和置業分開

蔡宏興提出,現時港府政策以置業為主導,變相鼓勵人置業,以置業作為儲蓄和投資。 他認為政府應把重點置於令市民「安居」,安心有地方住,不用擔心租住物業的租金猛漲,他強調可負擔居所(Affordable housing)是市民的基本權利,政策上應重新考慮,居住是福利還是權利,如同新加坡設「祖屋」一般。蔡宏興解釋貧窮和置業無直接關係,如瑞典人置業比率低於5成,相反羅馬尼亞人置業比率達8成。

蔡宏興強調「不一定置業先(可)安居」,故政府不應該鼓勵置業與否,而是給予市民宜居環境,在扣除住房開支後,充足應付日常開支。他續稱,宜居即是可供長期居住、「住過世」的良好居住環境, 但這些用於安居的公營房屋,無須於私人市場流轉。即使是居屋,他表示亦不鼓勵轉售,或只能賣予政府。他認為市民有餘錢才選擇去「置業」。

蔡宏興認為公屋比例佔6成不足,建議政府增加公營房屋比例。(資料圖片)

現公屋比例佔6成 可再增加

他建議政府增加公營房屋比例,「6:4不足夠,應多啲公營房屋」,政府定下10年興建47萬個住宅供應目標,近幾年的供應量遠未達每年平均4.7萬的目標,籲政府可參考新加坡等國家做法。蔡宏興又表示「公營房屋是比間屋你住,不是轉移財富」,故不應在私人市場上流轉。

至於公私營合作發展項目,他直言並非新課題,過去亦有公私合營起樓,發展商建好物業後,售予政府作公營房屋。他認為合作上,可考慮由發展商分出部分土地,並負責興建公營房屋,從而免補地價,或將土地成本攤分來收。

蔡宏興指出,讓發展商取得小小好處又何妨,最終只要用家得益,並相信政府可制定清晰、存在競爭性的公私營合作機制即可。

提出可用軍事用地

對於何處覓地,他提到農業用地、丁屋及軍事用地,其中軍事用地是「理想」的土地供應,該用地涉及面積約2,700公頃,過往亦有軍事用地無償交回政府的先例,並提出石崗機場等地可作住宅用途。蔡直言要保衛香港,依靠的是廣州軍區多於香港駐軍,而他亦認為目前看不到軍事衝突,相信軍事用地為可行方案。

蔡又提出,丁屋用地佔地達3,400公頃,遠高於公營及私營房屋的1,600和2,600公頃。他直言丁屋政策不能永久持續,政府應尋求折衷方法,放寬丁屋地積比滿足其需求,並收回部分用地。

蔡宏興認為軍事用地「理想」的土地供應,該用地涉及面積約2,700公頃,過往亦有軍事用地無償交回政府的先例。(陳嘉碧攝)

「頭痛醫頭」致未來難解辣

蔡宏興是次茅頭直指政府,指政府不應通過鼓勵置業歪曲市場,干預投資回報率與機會成本和風險,亦不應太干預市場運轉,如辣招出台。他稱「唔可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須宏觀看待問題,而掛勾後難解辣則造成另一問題,一旦解辣則「好大經濟衝擊發生」。

正值本港銀行近期迎來12年來首次加息,市場上不少聲音籲政府放寬按揭成數、壓力測試等,他認為銀行承造按揭一直根據風險衡量,不會無能力還款都借,故應交由銀行自己決定按揭,相信政府是有能力做到放寬,但只是擔心社會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