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非住宅物業「撤辣」 或刺激車位市場再掀炒風

撰文:李彤
出版:更新:

上周《施政報告》宣布撤銷非住宅物業的雙倍從價印花稅(DSD),11月26日起生效。「撤辣」旨在於疫情持續及經濟衰退下,穩定下沉的工商舖市場,協助工商舖業主轉售物業、套現周轉,不過,同樣被歸類為非住宅物業的車位市場,過往炒風熾熱程度絕不遜於傳統工商舖,今天又是否應一併納入「撤辣」行列呢?

工商舖交投量下跌八成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昨(2日)在立法會首讀及二讀《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時發言指,非住宅物業的售價及需求顯著回落,私人寫字樓、零售業樓宇及分層工廈售價指數,已從高位回落13%至19%,成交量較推出雙倍從價印花稅前下跌超過八成,故現時是適當時間撤銷雙倍從價印花稅。

面對疫情持續嚴竣,旅遊、零售業仍處於寒冬,租值跌勢未止,結業消息仍不絕於耳,業界普遍認為撤銷工商舖的「辣稅」也是無可厚非,做法合理合時,有學者更直言,面對經濟低迷,即使「撤辣」減省入市成本,料無助刺激資金入市,遑論扭轉工商舖租售價的頹勢。

車位十年增長僅5萬個 需求龐大

然而,同樣被歸類為非住宅物業的車位市場,似乎不能相提並論。回看本港的車位市場,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翻查運房局提交予立法會的數據顯示,過去十年私家車數量由約43.5萬輛增至約62.5萬輛,升幅達43.7%,惟車位數目只微增約5.2萬個,總數約68.3萬個,增幅僅8.3%。

本港的車輛增長數目遠高於車位增長數目,旺區經常出現違泊問題。(資料圖片)

車位不足導致車位炒賣、車位租金飛升、車輛違泊等問題持續多年。正因為車位存在剛性需求,租金易升難跌,且銀碼細,入場門檻相對低,遂吸引不少新、舊投資者入市,個別車位的租、售價升幅比住宅更為誇張。

二百萬以下車位 印花稅重返100元

「撤辣」公布至今近一周,車位市場已頻出現動向,有發展商先後宣布拆售車位,如恒隆日前宣布拆售旗下荔枝角碧海藍天及奧運站浪澄灣的住宅車位,供其住宅單位的相關人士認購,合共87個。其中,碧海藍天的車位平均售價為157萬元,在新稅制下,印花稅支出由2.36萬元大減至只需要100元。

發展商先後宣布拆售車位

昨日,長實(01113)及港鐵(066)的荃灣海之戀‧愛炫美,亦重推28個車位,限業主選購,售價由270萬至300萬元。據知,長實投資董事郭子威亦指,鑑於政府放寛非住宅物業印花稅,故重推車位。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認為,本港車位供應一向緊張,價格屢創新高,加上入場費較其他物業低,過往吸引不少市民投資甚至炒賣,故此,當局應該審慎考慮是否同時對車位物業全面撤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