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剽竊知識產權 美媒:中國走美國舊路而已

撰文:陳博悟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談判僵持不下的癥結之一,是華府指控中國偷竊美國知識財產。美聯社周五(29日)發表文章指出,美國大可不必嚴辭責難北京,原因是中國今日的做法,其實跟18世紀的美國同出一轍。

文章開首寫道,新興國家成為偷竊知識產權的巢穴,一名高官鼓勵國民剽竊外國的機械。在大洋彼岸的工業強權嘗試防止自以為是的新興對手獲取商業秘密,可是徒勞無功。

故事乍看來似曾相識,但時間軸其實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侵權「流氓」國家是美國,鼓勵剽竊的高官是當時的財長漢爾密頓(Alexander Hamilton),主要受害者則是英國。

中美貿易:美國首任財長漢爾密頓當時鼓勵國民剽竊外國機械,協助美國工業發展。(美聯社)

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沃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所(Watson Institute for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主任安德烈亞斯(Peter Andreas)指出,「我們今日向中國傳遞的信息是,『照我說的做,別學我做的』。但事實上美國過去就是全球知識財產偷竊的溫床」。

兩百多年前,美國仍是缺乏技術勞工的年輕國家,在國家商業機密的觀點也與別不同,仍乎是依靠搶奪來進步。美國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2012年調查美國工業間諜的「骯髒」歷史,形容19世紀的美國就是今日的中國。

安德烈亞斯表示,「只有成為工業強權的龍頭後,才會擔當知識財產的衛士」。

中美貿易:美國2019年起訴華為及其子公司「23宗罪」,其中一項涉及華為2012年偷竊電訊公司T-Mobile,一項名為「Tappy」的機械人技術。(資料圖片)

漢爾密頓讓美國轉型成工業強權後,1791年主張美國需要「將歐洲各處的所有機器和部件弄到手」。在18世紀時,美國欲成為經濟強權,獲得高技術人員或行家與獲取硬件的目標同樣吸引。

英國為防技術外流,重罰輸出工業設備的份子;威脅獵頭公司員工,揚言每招攬一名英國技工到海外工作將被判監1年,但結果全都是白費心機。

漢爾密頓1791年授權財政部,向願意將「山寨版」的英國紡織機運至美國的英國工人發放生活津貼。據安德烈亞斯的著作指出,有英國人將棉花處理機器從倫敦走私至美國,獲美國貿易團隊重賞,該人有時甚至被稱為「美國工業革命之父」。

中美貿易:英國當時有一名紡織廠員工將英國紡織機的「山寨版」走私到美國,獲當地貿易團隊重賞。(美聯社)

福德姆大學(Fordham University)歷史學家本阿塔(Doron Ben-Atar)表示,不認為當今美國能有效阻止技術外流,「嘗試限制技術外流的歷史,是失敗的歷史」。

安德烈亞斯則表示,不反對美國對抗中國的剽竊行為,但回顧史實而言,大可不必嚴辭責難和義憤填膺。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