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深圳專家「復陽」研究:沒有病情復發 勿過度解讀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負責人、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及其團隊,近日發表一份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復陽」的論文初稿。
研究顯示,「復陽」患者大多其首次住院時病情較輕,基本為輕症、普通型患者,年齡亦呈現年輕化,97.4%的人是60歲以下,並且尚未發現有重症患者發展為「復陽」患者。
劉磊在受訪時更提到,不應對「復陽」有過度解讀,「復陽」並非復發或二次感染,患者即使「復陽」亦沒有出現症狀的復發或疾病的加重。

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負責人、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及其團隊,近日發表一份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復陽」的論文初稿。(新京報)

據了解,研究對象是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的262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其中輕症佔11.4%(30人)、普通型佔81.0%(212人),重癥佔7.6%(20人),全部人於1月23日至2月25日期間出院,當中有38人「復陽」。劉磊解釋進行研究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國際著名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曾有文章提到,4名受感染的醫護人員康復出院後,再次復查對病毒呈陽性反應,隨後部分省疾控中心也證實有此現象。其次就是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在隨訪中,同樣發現早期康復出院的部分患者,有人在復查時對病毒呈陽性反應,「這迫使我們不得不重視此事。我們即刻組織專業隊伍對這些患者展開研究,了解這部分『復陽』患者的臨床特徵,以便更好地指導下一步抗疫工作,真正做到 『科學防控、精準施策』。」

劉磊表示,從目前較為有限的臨床觀察來看,會「復陽」的患者主要集中在年輕及普通型的患者中,60歲以下的有37人,佔比97.4%。劉磊坦言,當中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病毒的生物學特徵和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目前相關機制的研究少之又少,「我們推測可能與患者機體的不同免疫狀況和初始感染病毒的載量等相關,但需要更多的實驗研究加以證實。」

研究顯示,會「復陽」的患者主要集中在年輕及普通型的患者中,60歲以下的有37人,佔比97.4%。(中新社)

劉磊亦提到,「復陽」的患者入院後沒有發現疾病反覆或加重的證據,沒有發熱,咳嗽等症狀,胸部電腦掃瞄未見異常或加重,淋巴細胞計數、IL-6、CRP在正常範圍內,入院後不用特殊治療。

對於「復陽」患者會否傳染他人,劉磊就指目前的研究中,「復陽」患者均無疾病進展、無傳染性,隨訪及觀察後發現,與「復陽」患者有密切接觸的21人,病毒測試都呈陰性反應,也沒有發熱、咳嗽等臨床症狀,「目前,暫無『復陽』患者傳染他人的證據,但還需更長時間的跟蹤觀察。」此外,劉磊更稱為「復陽」病人採樣進行病毒分離,不但根本分離不出病毒,而且他們的血漿中抗體滴度比較高。

劉磊認為,今次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一是儘管目前尚未發現傳染他人的證據,但理論上,對病毒呈陽性反應,仍然存在「排毒」可能,因此加強對他們的隨訪和跟蹤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復陽」患者多為年齡較輕的患者,甚至部分患者為兒童、幼兒,出院後的心理康復和疏導顯得尤為重要,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

其次就是要加強對對該病發病機理的研究、加快特異性抗病毒藥和疫苗等的研發,不但是控制和解決疫情的根本策略,而且隨著疫情在全球大暴發,還要特別警惕中國的疫情再次回潮的可能性,必須加強輸入性病人和無癥狀感染者的發現和管理。

劉磊認為,理論上對病毒呈陽性反應,仍然存在「排毒」可能,因此加強對他們的隨訪和跟蹤具有重要意義。(中新社)

最後就是需要開發更為敏感、便捷的病毒及抗體檢測試劑,以發現和檢測出更多的「復陽」患者,同時亦不必對「復陽」過度解讀,「畢竟目前所謂的『復陽』並不是疾病的復發或二次感染,患者『復陽』後也沒有出現症狀的復發或疾病的加重。」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