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盡頭是中國人的菜園? 「太空菜農」揭秘天上吃什麼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中國人喜歡種菜似乎是「刻在DNA」的習慣和天賦,無論在地球還是太空,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能開闢出一片菜園。神舟十四號的三位航天員就將這一天賦帶到太空,成為「太空菜農」。

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開課,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在太空授課,同時向全球直播展示中國人的「太空菜園」。通過「天宮課堂」可以看到,中國太空站的小麥長勢驚人;蔡旭哲親自種的生菜亦成為今年中秋節的「太空加餐」,「味道美極了」。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在中國太空站種植的生菜,成為他們中秋節「加餐」。(央視影片截圖)

除此之外,航天員還展示了在問天艙生命生態實驗櫃培育的水稻和擬南芥,親切地叫它們「小南(擬南芥)」、「小薇(水稻)」。陳冬帶上中國太空站的首個混合現實虛擬的MR眼鏡,第一視角演示擬南芥和水稻的樣本採集過程。

陳冬借用混合現實與虛擬的MR眼鏡,演示水稻和擬南芥的樣本採集過程。(央視影片截圖)

種植板上的6個種植孔中,3號和4號中的擬南芥已經開花,陳冬通過MR眼鏡為已經開花的「小南」拍照,又用剪刀輕輕將採集好的樣本放入低溫儲存區,之後會帶返地球。

從8月開始,經過70多天生長的水稻種子已經「長大成人」,剛剛露出的尖角上竟然還掛着晶瑩的水滴。劉洋解釋,水稻尖角上有水滴是「吐水」現象,在太空微重力的作用之下更易觀察得到。

劉洋展示在中國太空站已經長大的水稻。(央視影片截圖)

在「太空菜農」的細心培育下,中國太空站的植物都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陳冬在「天宮課堂」表示,期待能夠在太空站收穫自己種植的糧食,甚至暢想可以在月球、火星實現「禾下乘涼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