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眾青年離大城市回鄉開Cafe 為逃內捲但繼續「時髦生活」

撰文:陳曉寧
出版:更新:

據內地公眾號《三聯生活實驗室》報道,近兩年,中國大城市年輕人發現競爭過於「內捲」時,不少人選擇回家鄉發展,而當中更有許多是要回到縣城開一間咖啡館。

報道稱,這些年輕人以為,這樣既能歲月靜好,又能延續自己的大城市時髦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還能拯救一批想在家門口喝個咖啡的縣城青年。

報道提到,縣城並非容易喝到咖啡的地方,要喝杯非即溶的咖啡很難。雖然這些地方起高樓、發展城市,但咖啡館並非規劃之設施,年輕人會憧憬喝到「瑞幸」,卻只能找到一些名為咖啡廳,實際卻多是四方枱的餐廳,像是棋牌室、聚會廳。店主甚至要主打炸雞,店才能活下去。

其中一名年輕人古琦,回縣城後苦於沒有咖啡喝,找到了一間名為「八月」的咖啡館,裏面不光賣咖啡,還主打西餐與調酒,嚴格來說應該是咖啡西餐廳。點單時,店員問古琦:「喝甜的還是苦的?」

+1

古琦說,「在北京,他們會問你要喝甚麼風味的豆子。到了小城,一切從簡,咖啡就是苦和甜。」古琦點了一杯「苦」的鮮奶咖啡,不加糖。她覺得,在縣城,喝咖啡永遠不是目的,而是當地鄉親聊家常的新場所。在縣城咖啡館的下午,古琦能輕易從隔壁枱的聊天中,知道這裏最核心的「八卦」,「旁邊那桌老姐們,聊一次天能輪番聊到十個親戚。在這裏,你雖一個人,卻感覺參與了無數人的生活。」

以前只能在奶茶店約會的情侶們,也開始轉戰縣城咖啡館了。「北漂」歸鄉的陳旭,在家鄉的第一段愛情幾乎是和一間精品咖啡館同時畫上句號的。這間店因為裝修使用大面積的石屎「裸牆」,是過於時髦的「敘利亞風」,不受縣民歡迎。一面書架上塞滿了《中國歷代后妃》、《西遊記》之類的舊書,路過的人鮮有興趣。

但在陳旭看來,這裏有「一線城市網紅店才有的浪漫」,很適合相親。「第一次約會,我們聊印象派藝術,聊80年代文學,聊這個縣城里沒有的東西。」陳旭記得當時店裏的背景樂:「我希望花開是你葉落是你,白首不相離,我不愛你誰愛你,該是我三生有幸遇見了你」。

「以前我會覺得這首歌有點土,但是當時感覺完全唱出了我的心聲。」陳旭說道。然而,春天還沒來的時候,這家縣城咖啡館就倒閉了,陳旭和她的故事也在那個冬天畫上了句號。

北漂美食編輯木木在家鄉咖啡店也總能遇到相親的人。「有對男女因為無話可聊,就扯到了咖啡。無奈兩人咖啡知識都比較匱乏,說着說着就是一陣長久的沉默。」

家門口的咖啡館也代表與大城市對齊的時髦。大怪獸每天要在不同的咖啡館喝兩三杯不加奶的咖啡。平日,除了午休時和同事一起在咖啡廳飲咖啡、吃飯,晚上下班,她還會邀約朋友去縣裏新開的移動咖啡車前再喝一杯。這裏都是露營桌椅組成的散枱,坐滿了剛下班的年輕人,有人專門帶着啤牌、結他等消遣。

「大家坐在路邊聽音樂喝咖啡聊天,看人來人往。」在社交侷限的小城,咖啡彙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他們樂意花錢支援家鄉的新店,「希望它們活下去,這樣老家能跟大城市一樣時髦了。」

+1

去年,星巴克在木木的老家棗莊市區開業,是城中大事。「你能感受到那股新奇勁兒,大家不光喝飲料還流行外帶甜品,這是有檔次的表現。」放假回家鄉,木木喜歡在星巴克工作。看這新玩意在縣城掀起波瀾,「有點見證歷史的感覺。」

也有人在縣城開咖啡館,把情懷延續,但生意不那麼易做。結束七年在成都的生活後,海兒和丈夫回到家鄉洪安鎮,改造了自家的自建房,開了鎮上首間咖啡館「櫻落咖啡」,大概300呎,主打露營、中式庭院風。然而,周圍大有許多奶茶店和餐飲店,生意並不好做。有居民還說:咖啡就是「城裏有錢人的下午茶」,老百姓哪有場合喝?

在郯城開了首間咖啡館的小甜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她說,郯城以前的咖啡館多是融合西餐廳,空間很大,節假日長滿了孩子,鬧哄哄的,當地人也極少點咖啡,大家熱衷糖漿風味的飲料或者花樣調酒。所以,當小甜在縣城開了一間約80呎的咖啡店時,很多人一來就抱怨「簡陋,沒檔次」、「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小甜覺得無奈——城裏流行的風格,怎麼到了縣裏就水土不服了?

不過,也有年輕人在聽取當地人建議後,將開設的咖啡廳加入了「心願牆」、「炸雞外賣」、「棋牌座位」、「美式咖啡可以加糖」等元素,生意也開始好轉了起來。報道指,咖啡苦不苦或許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能在縣城裏「發呆自由、文藝自由、消遣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