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灣水龍捲逐格睇 天文台:雷雨雲伸展至地面的快速旋轉空氣

撰文:余月明
出版:更新:

天文台今日(21日)上午約9時半,於清水灣攝影機中拍攝到水龍捲出現,片段中可見水龍捲由右至左移動。天文台表示,龍捲風是由雷雨雲伸展至地面的一團快速旋轉空氣,於水面上發生的龍捲風就會稱為水龍捲。

+2

天文台今日(21日)上午10時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並在上午11時25分公布指,在上午約9時30分,清水灣有水龍捲報告。據天文台清水灣望向東面的攝影機中可見,於9時32分至43分期間,清水灣天空烏雲密布,海面上有一條水龍捲高聳入雲,由右至左移動,而當時天文台並未發出黃色暴雨警告。

天文台提醒,低壓槽相關的強雷雨區仍然影響香港,本港今早多處錄得超過20毫米雨量,而港島西、南丫島及長洲雨量更超過30毫米。預料未來一兩日仍然有驟雨及狂風雷暴,雨勢有時頗大,市民外出要記得帶備雨具及注意安全。

水龍捲形成之概念模型。(天文台圖中中一中)

話你知:兩大類型水龍捲

天文台網頁資料顯示,水龍捲是一條快速旋轉、夾雜著水滴的雲柱,由對流雲的底部連接著水面。水龍捲的風速一般較陸地上的龍捲風為低。由於水龍捲有時能將水吸起,它也俗稱為「龍吸水」。

水龍捲可分為兩大類型,第一類較為常見的水龍捲,是在相對良好的天氣下發生,和雷暴沒有直接關係。這類水龍捲通常發生在快速發展的濃積雲底下。這類水龍捲的生命周期和移動路徑都較短,一般不會持續超過20分鐘。此外,當它們登上陸地後,便迅速消散,很少會深入內陸。

2023年7月1日有市民在上午近11時在大嶼山西南、索罟群島附近拍攝到水龍捲現象。(香港風景攝影會FB專頁/Ida Au 攝)

第二類水龍捲的形成機制和特徵則與陸上的龍捲風相同,通常和猛烈雷暴相關。它們會伴隨著惡劣天氣如大風及冰雹,並有時會在陸上發展之後移至海上。與第一類不同,這類水龍捲在雷暴內由上至下發展,在起初階段會先出現漏斗雲,之後逐漸延伸至地面或海面。

2022年6月8日懸掛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長洲曾錄得水龍捲報告。(天文台fb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