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獨立布料工房 復古機器「織織復織織」

撰文:胡可欣
出版:更新:
創辦人Daniel Harris也會「落場」親手做布。(品牌官方網站)

我們每日都要穿衣服,但衣服於我們而言始終是一件商品,儘管許多血汗時裝工廠被揭發,令人們開始關注衣服的製作過程,但衣服背後層層緊扣的生產線,卻依然是許多人未能接觸的一環。不過現今服裝物料的選擇愈來愈多,但傳統布料生產在不斷萎縮,機器生產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今天介紹的London Cloth Company,是倫敦東部唯一一個擁有微型研磨機(micro-mill)的布料生產公司,再加上維多利亞和愛德華時代的紡織機及卷線機,不少更本來是已經退役的機器。乍聽似是某些百年品牌,但該公司成立不過5年,而創辦人Daniel Harris是一個年輕男子。他當時在威爾斯買下一家老空軍機庫,再改造成紡織工房,在沒有任何紡織經驗下成立了這家公司。再從不同地方慢慢收集舊式織布機器,清理、拆解、翻新,一步步從零開始。倒頭而行的決定,讓當時不少人都說他是否瘋了。

工房內放了幾部來自維多利亞和愛德華時代的紡織機及卷線機。(品牌官方網站)

不過,時間證明了他的行為絕不瘋狂。生意上了軌道,慢慢生產不同款式的布料,從平織、格紋、斜紋到人字紋等,以人手製作、機器輔助的布料,不得不提的一點,是他堅持用100%英國出產的羊毛製作斜紋軟呢,保護國產出品,也自行染製多達60種的藍色手仔布。如此質素及堅持,得到不少時裝品牌的垂青,像是於1894年成立的英國經典品牌DAKS、倫敦裁縫訂製街Savile Row老牌男裝Hardy Amies,以及倫敦文青最愛的Ally Capellino。加上「人手製作」這標籤,其實布料叫價可以很高,但他們選擇用可承擔的價錢賣布,Daniel在《Port》訪問中也提到,他不介意薄利多銷,想向他訂製布料的話,30碼起跳,相比其他紡織工廠動輒過千碼,他的做法其實成本很高。《Port》更形容他為「用自己方式重振傳統的垂死工業」。

生產布料要用上織布機,格紋圖案也是這樣織成。(品牌官方網站)

以前常常覺得,工業化必定是未來的大勢,當連新聞稿都可以由機器代勞時,人類和手工彷彿註定會被精準的機器淘汰,但正因為工業化太精準太冷冰冰,人手製作才會重新興起,畢竟有些價值是機器無法賦予的。

想了解更多,可瀏覽London Cloth Company的官方網站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