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KODW】為公共服務注入創新思維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廣深港高鐵自通車以來頻頻鬧出事故,先是要行李超出大小限制的乘客,改以紅白藍膠袋承載、付款不設電子支付、站內設施故障、人流疏導方面也存在問題,令場面擁擠混亂。高鐵雖在本港基建的發展史上,樹下歷史性的里程碑,卻因為設計上大大小小的漏洞,導致通車過程發生諸多問題,令人大失所望。除了計算上的誤差,公共部門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往往還欠缺了與時並進的設計頭腦。

新加坡總理公署公共服務部的 Transformation Office,Innovation Lab,Principal Design Lead 劉瀚華常常思考:「在政策制定上,怎樣回應如Airbnb、Uber、Grab等新型服務的興起?」新加坡總理公署的Innovation Lab致力讓公營機構掌握新思維,實踐創新方法。劉指,其中最重要的方向,是打破各自為政的常態,因為問題的複雜程度,已遠超一個部門可以獨力解決的程度。「無論是公營機構、私人企業,還是市民大眾,我們怎樣才能有效地跟他們跨界合作?怎樣改變公營機構的工作模式,令成果更顯著?怎樣令各個項目更具前瞻性,為新加坡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Innovation Lab 團隊雖然只有六人,但他們來自不同專業和文化背景,以融合心理學和設計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推動三個創新思維定位:同理心、合作和實驗,帶領公營部門創新。 (相片提供:© PSD Innovation Lab, Singapore)

劉瀚華工作的部門隸屬Transformation Office,擔起了在系統層面上,改革整個公共領域的角色,當中包含三個層面的轉化:「第一是整個政府的轉化:轉型至數碼政府(digital government),改變部門工作模式,改良如人力資源、財務、公眾諮詢等結構性功能。第二是部門的轉化,推動部門帶動其行業的變革,重整運作模式,建立需要的能力及團隊。第三是個人的轉化,改變每個公務員的心態,鼓勵他們積極接受新工作和學習新知識,成為以市民為先的創新者。」

同理心回應用家需要

2014年,新加坡政府計劃給每一位年屆65歲的市民派發長者咭,提供例如醫療服務折扣等不同優惠。有人提議,不如把這張咭好好包裝,例如配上頸繩和咭套。這聽起來很不錯,但劉瀚華的團隊想在實行前,做一次同理心測試(empathy test),聽聽真實用家的想法。「我們帶着原型設計到護老院,聽長者們的意見。豈料他們的回應跟我們所想南轅北轍,例如,他們說掛着那條頸繩出街,就好像告訴人自己有腦退化症一樣。」最終,他們沒有實行加入頸繩和咭套的想法。「試想像,如果我們沒有先去了解長者的角度,便會花了數百萬的公帑在不討好用家的設計上。」

與大眾合作

劉的團隊最近在進行一個名為「Moments of Life」的項目,嘗試追溯一個市民,從出生至死亡,一生中跟政府的互動,從市民的角度去觀察這些互動,並找出簡化公共服務流程的方法。他們跟市民做了大量訪問,到他們的家中訪談,觀察其生活環境。其中一個試驗項目是在2018年6月底推出的一個登記新生嬰兒的應用程式,讓市民能一站式處理所有有關新生嬰兒的事宜,從申領出世紙到領取資助,甚至幼兒護理服務搜尋、健康記錄等等,都可在同一應用程式中處理。

實驗

在新加坡淡濱尼新落成的大型商場Our Tampines Hub裏,劉瀚華的團隊開設了一個公共服務中心,嘗試集中五、六項不同服務。由於這些服務部門未曾合作過,沒有人能預計中心的運作效果,所以,他們設計和進行了一次實驗,由電子分流到個人會面,模擬市民使用服務中心的情況。「我們邀請了各部門同事參與,事先跟他們了解其服務對象,又招募了一群義工扮演尋求不同服務的市民,預先編寫不同的情境對白。」在半天的實驗中,他們得到大量新啟發,對於改善公共服務中心很有幫助。劉認為更重要的是,這讓參與的公務員得到一個能安全地作不同嘗試的實驗空間。

Innovation Lab定期舉辦課程和工作坊,傳授最新的創新思維,例如設計思維和行為研究等,啟發公務員將這些創新工具應用在工作中。(相片提供:© PSD Innovation Lab, Singapore)

劉帶領的創新實驗室,擔起四個主要角色:球員教練(player coach)、召集人、開發者和思想領袖: 「作為球員教練,我們讓部門親身體驗設計過程,訪談服務對象,不只加深他們對問題的了解,也加強他們實行解決方案的決心。作為召集人,我們把不同背景的部門連結起來,讓他們交流專業經驗。作為開發者,我們不斷發掘全球最佳案例,為公務員安排進修課程。作為思想領袖,我們在公共領域中應用創新思維工具,如設計思維、行為研究等。」但同時,劉也警覺,不能對某一種工具過分執著,走入另一種背道而馳的局面。「有時,我發覺忘記各種專有名詞,才能真正融會貫通,讓合作過程更順暢,達到更高的成效。」

今年的KODW 「設計「智」識周」將於6月再與大家見面,如果大家想繼續探討設計與我們生活的關係,不妨到http://kodw.org/hk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