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考古】6萬年前的時尚意識之源?

撰文:黃立暉
出版:更新:

「時尚」本已難以定義,要追溯人類對時尚意識的源起更是難上加難。最近有研究指出,人類對時尚意識的源起,有機會由2萬至6萬年前的原始人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至現代人類(Homo sapiens sapiens/Modern Human)發展而來。根據研究顯示,較遠古的尼安德塔人多以獸皮製作披肩,而後來的現代人類則可能有剪裁及縫紉的概念。

(GettyImages)

原始人的時尚

有研究指尼安德特人一般不會煩惱自己的穿著,即沒有時尚意識;但另一方面又有研究指出尼安德特人的穿著已經與後來的現代人類相近。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研究學者馬克高拿(Mark Collard)與他的研究團隊認為,情況可能介乎於兩者之間。

研究團隊翻查24,000至60,000年前的冰川時期,位於歐洲的哺乳動物資料,界定何種哺乳動物有機會被用以剝皮製衣,並將所得的資訊與尼安德特人及現代人類考古遺址所得的動物骸骨再作比對。

研究發現,兩個考古遺址遺下的動物骸骨相似,包括鹿、野牛、熊,專家相信尼安德特人及現代人類都有以獸皮製衣的做法,更重要的是,現代人類遺址遺留的骸骨比尼安德特人的更多。

「冰川時裝」的可能性?

對於這個研究結果,有兩個解釋。一是現代人類已懂得製作結構較複雜的衣服,會將幾塊獸皮縫紉成一塊完整的衣服,所以現代人類需要獵取更多動物,而尼安德特人的衣服款式相對簡單,所需要的獸皮自然較少。

馬克高拿解釋:「尼安德特人一般只會以皮毛製作披肩。」而且他們多直接將大型獸皮披在肩膞上,沒有後期剪裁的加工;相反,從24,000年前自西伯利亞出土的雕像中發現,現代人類的遺址中已有類似連帽衛衣的款式出現,懷疑他們已懂得將獸皮、毛髮縫紉成較合身的衣裳。這些動物皮衣縫有不同長度的動物毛髮於衣袖或帽上,除了有隔熱之用,更有裝飾的可能性。

英國布恩矛夫大學(Bournemouth University)助理教授約翰史圖威特(John Stewart)其實在早年作過相類似的分析,認為這些資料的確反映了「冰川時裝」的可能性,但研究方法必須要謹慎,避免太快下結論。例如那些遺留下來的動物骸骨有可能只是前人因獵食而留下。「你必須有效證明那些動物曾被剝皮並用作製衣,但單純的資料分析無法做到這點。」

萬年前的潮流

但是,除了鹿、野牛、熊,現代人類的遺址中更有鼬、狼獾及狗的骸骨,都是尼安德特人遺址中沒有的。馬克高拿接續解釋:「鼬、狼獾等動物是前人很少獵以為食物之用。(即有可能用作製衣)」約翰史圖威特則反駁:「這可能只是因為鼬、狼獾等動物單純地未曾出現於尼安德特人的遺址中。」

如果現代人類真的有剪裁技術,這是否代表他們在當時已經建立了一種時尚,或風格的意識?馬克高拿認為那多是出於功能需要,而非一種時尚意識。「但是,他們仍然有可能有時尚觸覺,例如在不同的地區也遺留有他們曾經製作的珠鏈。」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學者伊恩吉列根(Ian Gilligan)亦認為,尼安德特人有時尚觸覺的可能性。「例如他們曾經用過有色的赭石,有可能是用作塗色上身,或塗色在衣服上。」這股6萬年前的時尚風潮,今天仍有待證實。

資料來源:
New Scientist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 DOI: 10.1016/j.jaa.2016.0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