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感人語】伍家謙談學籃精英賽:「籃球令我學懂怎樣輸。」

撰文:劉家朗
出版:更新:

前「大台」體育新聞主播伍家謙自離巢後,在幕前與幕後多方面發展。早前完成電影和電視節目,亦在奧運期間以合約形式重返舊公司擔當主持。另外他主理自己的製作公司,主要拍片,而一年一度學界籃球精英賽正是他負責項目之一,本身愛體育愛籃球的他,學界又為他帶來什麼得著呢?
記:香港01記者 家謙:伍家謙

(余俊亮攝)

記:今次學界精英賽的崗位?

家謙:與Nike有一次合作,HKonlineTV Sports連續第二年成為學界籃球精英賽網上的合作媒體,負責策劃賽前宣傳和賽事報道。今年賽前製作了三段宣傳片,當男、女子四強隊伍出爐後,我們會替各支隊伍拍攝紀錄片及故事,希望為學界籃球精英賽帶來全新感覺。去年曾以網上直播,今年仍然接洽當中。

以前我也代表過學校出戰學界籃球精英賽,那時沒有人理會的,若有一張報紙報道照片已經開心不已。我現在有能力並有合作單位投資,希望令更多人關注,很高興成為學界籃球精英賽的一份子。過去幾年曾到訪台灣觀看HBL高中籃球聯賽的四強,在小巨蛋場館舉行,氣氛相當好,心感羨慕,希望將這文化帶來香港。

(余俊亮攝)

記:你計劃中,會有一篇提及學生的訪問,目的是什麼?

家謙:這個比賽的好處,是讓他們有多點曝光,起碼讓他們打的比賽引起關注。我覺得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體育與學業能夠並存,我希望將這個信息帶出來。自身經驗告訴我,籃球場、運動場和游泳池是班房以外的課室,很多感覺和道理未必能夠在班房裡學得到,反而做運動時可以。最簡單的是,學會團隊精神、隊友間的友誼、如何溝通如何服從等,在球場上的領會可以很深。學界賽事很熱血,是你一世也會記得的回憶。你打不到奧運、亞運、世界盃、甲一、甚至港隊,但學界的片段足以難忘。

另外,學生的訪問其實很有啟發性,他們直接地思考,不像成年人般那麼多顧慮。成年人就算很愛打球,始終有工作及家庭顧慮。相反,學生們熱血的是,「籃球就是全部」,他們能夠倒過來喚醒成年人的熱情。

(余俊亮攝)

記:今屆你睇好哪一隊?

家謙:學界賽事的變數很大,學界精英賽是全港學校對壘。有一隊的故事很勵志,就是聖伯多祿,他們是D3(第三組別)的球隊,連精英賽的資格也沒有,卻剛巧冠軍隊伍未能出戰,由他們頂上。踏上全港中學的舞台,最後僅以些微分數落敗。中學生賽事就是這樣:誰拼搏,誰就有機會。傳統勁旅繼續是勁旅,但其他球隊實力愈來愈趨向平均。

(余俊亮攝)

記:籃球對你的生命是什麼?

家謙:籃球教曉我「學懂怎樣輸」。輸未必是輸給球隊、輸給自己或者達不到定下的目標。我們要承認一生中,在正常情況下輸的次數,總比贏的次數多,但無數次失敗可導致一次勝利。要學會接受失敗,失敗不是要「發爛渣」,一蹶不振。輸,是要從當中學懂一些事,變成你的燃料去推進自己前往下一次競爭。

籃球令我不會因為失敗而放棄,我成立了Mediator球隊,隊中很多隊員很晚才學籃球,我們想帶出精神「Never Too Late」,只要肯開始,沒有事太遲。球隊走訪不同學校,正想告訴同學們「Never Too Late」。

(余俊亮攝)

記:你的最佳位置是?

家謙:小前鋒。什麼也做到,但又不是很擅長。有身高搶籃板,有體型可以突破,外投不是特別準繩。記得一次深刻的賽事,就在學界馬拉松。兩隊平手,球隊因我補位失當,導致被對手在臨完場前投進一球三分領先,下一個進攻球落在我手上,我回敬一球三分,打成平手進入加時險勝,這件「威水史」直至現在我還掛在嘴邊,這就是學界賽事的魅力,學界可以令你得到一生的回憶。

(余俊亮攝)

記:香港體育媒體生態?

家謙:電視台縮減體育播出時間,這樣代表沒有生存空間嗎?我不認為。以前大眾需要靠着固定媒體去接收資訊。現在這個「內容先決」的世代,只要內容好,在任何一個媒體也能得到關注。網媒打通了全世界,不再拘泥於電視台。我現在在網上製作體育平台,只要做好內容,在任何媒體也能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