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戰爭也有規限|俄烏衝突一周年 紅十字會積極提供人道救援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俄羅斯與烏克蘭武裝衝突爆發至今已一年。衝突令一座座城市受到嚴重損毀,摧毀了很多受影響的人士的正常生活。數百萬平民湧入鄰國避難,留下的人則不時受到炮轟的威脅。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聯同當地紅十字會為受影響人士提供緊急援助,並致力推動國際人道法,竭力以中立的角色獲得各方的信任,希望幫助到更多受影響的人得到人道支援。
攝影:歐家樂

推動國際人道法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工作領域之一。香港紅十字會義務法律顧問盧摘天(Justin)解釋,國際人道法是一系列基於人道理由、去限制武裝衝突所帶來嚴重後果的規則。「國際人道法主要就區分原則、比例原則與預防原則三大範疇,保護沒有參與或已退出敵對戰鬥的人士,及限制作戰所用的方法及手段,減少因國際性或非國際性武裝衝突引發的人道問題。」於俄烏衝突中,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一直與衝突各方保持溝通及對話,並呼籲各國遵守國際人道法。

香港紅十字會義務法律顧問盧摘天(Justin)認為,人道危機與我們的距離並非想像中那麼遙遠。大家應嘗試以人道視角放眼世界,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善待別人,實踐人道價值。

堅守尊重生命的人道使命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中立性成關鍵

於國際人道法的保護下,數以萬計受影響的民眾透過衝突雙方協議的安全通道,於特定的時間及區域中安全通行,撤離受炮火攻擊的地區,現時已累計有10,500人在安全通道行動中撤離。而人道援助物資亦能夠藉此運入,紅十字會人員也可運送傷病者到安全地方接受治療。

此外,戰俘待遇亦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所重視的人道工作。「ICRC主席今年1月中拜訪俄羅斯的首要目標,是確保戰俘能夠得到人道待遇,並獲得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定期探視,ICRC工作人員一直檢查戰俘的監禁條件和待遇,提供重要物資,並確保他們能夠與其家屬取得聯繫。」

要順利於衝突地區展開人道工作,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中立性是關鍵無論是開放安全通道,或是戰俘探視,要成功與衝突雙方達成協議,必先以中立性取得其信任。Justin指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立場與醫生無異,同樣於不問對方背景的情況下提供援助。「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保持中立性的目的只為幫助所有受衝突影響的人士,否則便無法在前線疏散傷患或遣返戰俘。」

自 2022 年 2 月以來,醫療設施、人道救援人員,以及平民等均曾遭受襲擊,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亦因此而喪生。這數十次的襲擊對人道工作者和醫護人員帶來威脅。

走上前線進行人道救援 見證難民大小故事

俄烏衝突造成無數人命傷亡及破壞,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大部份人逃離至鄰近邊境國家,包括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紅十字會於邊境與各大運輸交滙處設立24/7服務站,為難民提供緊急衛生用品、生活必需品與心理支援服務,另亦提供現金援助以幫助他們應付日常緊急開銷。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服務主管潘曉怡(Karen)曾到訪羅馬尼亞評估當地的人道需要,更讓她可以近距離接觸難民。

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服務主管潘曉怡(Karen)曾參與多個大型災難的救援工作,協助受影響人士渡過最艱難的時刻。

Karen於當地見證了不少難民的故事:年老的烏克蘭夫婦因頻繁的空襲警報而心驚膽顫,逼於無奈離開家園;不少地區欠缺防空洞,民眾只能自己尋找臨時避難所;流徙兒童因衝突造成心理影響。「不論是選擇在異地開展新生活或是重返烏克蘭的民眾,都希望可以找到出路。縱使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微小如遞上一杯熱咖啡的舉動,都能為對方帶來希望的力量。」

俄烏衝突期間,Karen曾到訪羅馬尼亞與當地義工交流,評估當地的人道需要。

紅十字會動員數萬名義工在歐洲不同國家提供人道服務,他們均來自不同地區與文化背景,卻有着共同目標。「當地紅十字會為難民設立熱線,接聽電話的義工與我分享,高峰期曾於一日內收到超過500宗求助。即使工作量超出負荷,但義工們也總是笑笑口,從未有過半句怨言,因為他們知道,多辛苦也好,他們都是在幫助有需要的人。」

自2022年2月衝突爆發至今,香港紅十字會已撥款超過港幣680萬元,為烏克蘭境內流離失所的家庭、身處羅馬尼亞及保加利亞的難民提供食物、清潔食水、緊急衛生用品和現金援助等。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日,國際紅十字會在應對烏克蘭人道危機的工作包括:
• 1,450萬人獲得基本援助
• 110萬人接受了健康相關服務
• 已向約120萬人發放了約16億7千萬港元的緊急現金援助
• 支援180萬人的住屋需求
• 1,060萬人受惠於水源供應改善
• 動員超過124,000位義工參與行動
• 58個國家紅十字會/紅新月會參與救援工作

(資料由香港紅十字會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