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欠大跌基礎 有序下調反利中國出口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人民幣急貶成貿易戰反制措施?人民幣兌美元上周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可是,這一輪貶值主因不在於中國經濟,而在於美元持續上升,相較下人民幣貶值幅度已較很多其他貨幣少。有意見認為,人民幣平穩下降,不但不會危及金融穩定,更有助提升內地出口貨品競爭力,對處於中美貿易糾紛當中的中國提供了緩衝期。

美經濟較預期好 美元升值

上周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連續八日下調,一度跌破6.6關口,是去年12月20日以來首次。人民幣在岸價(CNY)和離岸價(CNH)上周五雙雙插穿6.64水平,是去年11月以來的新低。人民幣大幅貶值的主因,是美國經濟較預期好,而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前景則不及預期,令美元出現較大幅度的升值。

2018年以來,美國經濟持續向好,美國總統特朗普稅改和基建計劃更可能進一步加快美國復蘇,特朗普預計,美國GDP增速將進一步上升,料會非常接近、甚至超過4%的經濟增長目標。美國亞特蘭大聯儲銀行行長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更表示,擔憂美國經濟會出現過熱情況。市場已經普遍預期聯儲局今年的加息次數會由三次增加到四次。

特朗普料美國GDP增速將十分接近4%的目標。(路透社)

另一方面,歐洲政治不明朗和部分地區的債務問題,引發市場對歐洲經濟前景的擔憂,歐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再度受挫。歐央行6月中宣布會於年底前退出量化寬鬆(QE),但又指歐洲經濟仍需要保持大量貨幣刺激措施,並承諾至少到2019年夏季前,會將利率保持在超低水平。偏鴿的央行聲明令不少投資者感到意外,當天歐元最多跌約1.5%,見近兩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同時,日本則長期未擺脫通縮局面,物價增長緩慢,日本央行亦於上月中宣布維持貨幣政策和買債規模不變。由於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分化,美匯指數上月表現一枝獨秀,由6月14日的93.19水平,抽升到上周的95.53水平,升幅高達2.5%。

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分化,令美匯指數抽高。(路透社)

貶值幅度較其他貨幣小

美元大幅度升值,人民幣受壓無可避免,但相較其他貨幣,人民幣的貶值程度較小。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杜大偉便表示,與其說是人民幣貶值,倒不如說是美元升值,而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幅度還沒大多數其他貨幣多。

中國內部因素也有影響。有分析認為,中國的去槓桿、加強金融監管、房地產調控等措施,無可避免令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在美國經濟勢頭強勁的情況下,中美十年期國債利差不斷收窄,由2018年初的140點子以上,收窄至目前不足70點子的水平。此外,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或會令中國的經常帳和金融帳惡化,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一方面,貿易糾紛令到中國貿易盈餘受損,經常帳盈餘下降。另一方面,特朗普鼓勵美國生產企業回流,或令大量美元資金回流美國,也會令中國金融帳惡化。

人民幣有序貶值有利中國貨品出口。(路透社)

貶值易誤傷貿易伙伴

不過,人民幣的適度貶值不一定是壞事。在中美貿易衝突愈加激烈、禍及中國出口商之際,人民幣貶值,變相提升中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某程度上抵消中美貿易糾紛帶來的不利影響。早前特朗普聲言要對高達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稅,數額之大甚至超過了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額(1,300億美元),中國難以推出等額的反制措施,美國外交關係協會高級研究員塞特瑟(Brad W. Setser)便認為,因為中國能瞄準的美國商品數量較少,中國或會考慮以人民幣貶值作為反擊措施。

高盛的報告亦指,中國可能以人民幣貶值作為應對美國貿易摩擦的對策,料人民幣貶值5%將帶動中國經濟增幅0.4個百分點,如此應對的效果亦勝過出售所持1.8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不過,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則認為,中國不大可能通過人民幣貶值來對付美國關稅,因為不夠聚焦美國,容易「誤傷」其他貿易夥伴。

有分析認為近期人民幣下行幅度明顯偏快,或有機會反彈。(路透社)

分析指缺大幅貶值基礎

人民幣短期來說難以出現大跌。路透社引述交易員指,雖然人民幣連跌多天,但跌幅未超過官方容忍範圍,料即使每日波幅擴大至1%,仍在可承受程度,且美匯指數中期走勢有較大的不確定,料只要不出現單邊下跌的預期,中國監管當局最多只會緩和跌勢,而無意扭轉。《證券日報》則分析指,本輪人民幣貶值其實是對前期過強走勢的修正,認為近期人民幣下行幅度明顯偏快,匯價存在短暫反彈可能。從中長期因素來看,內地經濟轉型見效,GDP增速穩定,且跨境資金管理嚴格有效,金融市場開放亦正吸引大量海外資金,人民幣匯價不存在持續大幅下行的基礎。

上文節錄自第118期《香港01》周報(2018年7月3日)《人民幣平穩下調 或惠及中國出口》。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