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第一滴血 汽車業生產重心勢轉移

撰文:文顥宗
出版:更新:

隨貿易戰戰幔陸續揭開,全球汽車行業的生產重心或將轉移,為內地製造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而身在香港的消費者,亦有望「近水樓台先得月」,坐收漁人之利。

中美貿易戰戰雲密佈。繼特朗普表示,計劃調高中國總值2,000億美元入口貨的關稅稅率後,白宮於上周二(7日)宣布,8月23日起落實第二輪針對中國的關稅措施,對總值16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貨加徵25%關稅。中國國務院隨即於翌日(8日)「以牙還牙」,宣布對總值同為16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涵蓋鋼鐵產品、汽車和醫療設備及石化產品等,並與美方同步實施。

關稅戰令中國汽車進出口數量暴跌。(路透社)

6月中國汽車進口暴跌

在多達333類的商品清單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美國進口汽車。目前中國對美國生產汽車徵收的關稅,已由15%大幅上漲至40%。在關稅陰霾籠罩之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上周二公布,內地6月汽車進口量按年急瀉87.1%至1.5萬輛,較近月跌勢急劇擴大,拖累上半年累計入口車數按年跌22.1%至45.2萬輛,背後原因自然與中美貿易戰有關。

在內地進口車市場,美系汽車素來與德系及日系車廠三足鼎立,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去年福特旗下的豪華品牌林肯汽車(Lincoln)進口量達到6.47萬輛,為內地十大進口汽車品牌,中國日益高昂的汽車關稅難免會令其進口節奏放緩。

中國是全球其中一個增長最快的汽車市場。(路透社)

內地放寬限制 吸引外資車廠

美國汽車業調研機構LMC Automotive早前發表報告,估計一旦特朗普向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美國汽車業全年總銷量將下降100萬至200萬輛。由於不少歐洲及日本車廠均在美國設有生產基地,其於中國、歐洲市場的售價及銷量,將難免受累於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目前單是中國對原產美國的汽車關稅便已高達40%,若再計及美國車廠從其他地區採購的零件、機械、鋼材等關稅,將令車企的稅項支出及生產成本進一步上漲。

隨着全球各大車廠積極重整生產佈局,加上中國持續擴大製造業開放,來華設廠或將成為未來汽車企業的不二之選。此前內地規定,外國車企要在中國設廠生產,必須與內地車企成立合資企業,而且持股比例不能高於49%。惟國家發改委及商務部於6月底聯合公布,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並於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為外資車企獨資設廠「開綠燈」。

Tesla早前公布於上海建立首個生產基地。(路透社)

Tesla先拔頭籌

美國電動車生產商Tesla先拔頭籌,早前公布以獨資形式於上海臨港建立中國首個生產基地。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指,項目投資額將達到50億美元,預料該工廠於2020年投產,將主力生產熱門車款Model 3。若然屬實,預料「中國製造」的Tesla電動車能在不久之後面世。

除了Tesla,德國傳媒早前亦傳出,寶馬計劃增持與華晨中國合資公司華晨寶馬的持股量,由50%增至最少75%,預料外資車企擴大在華生產規模只屬時間問題。雖說貿易戰下沒有孤島,外資車企來華生產,倒過頭來自然要面對潛在的美國汽車關稅。同樣面臨關稅問題,惟兩害相權之下,歐洲車廠將生產重心撤離美國,轉戰更具增長前景的中國,也就不足為奇。至於香港,本港雖然缺乏本土的汽車產業,無緣受惠於此輪汽車業生產重心轉移,惟隨着內地加大生產外資品牌汽車,本港進口汽車的生產及運輸成本卻有望逐漸下調,對「愛車一族」而言絕對是一大喜訊。

上文節錄自第124期《香港01》周報(2018年8月13日)《貿易戰勢觸動汽車業生產重心轉移》。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