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人民幣升勢如虹 出口企業是喜是憂?

撰文:古美儀
出版:更新:

繼上日人行調高人民幣匯率中間價1%,創匯改以來最大單日升幅,人民幣繼續強勢,匯率會否持續走高,以及對中國外貿及進出口的影響開始引起市場談論。對於人民幣迅速升破「6.5」,步入「6.4」時代,官方機構對於人民幣升值速度的看法,值得關注。

對於人民幣升值對外貿及出口企業的影響。首先從近半年內地的出口數字可以看到,雖然期內人民幣升值,不過整體出口升幅維持增長加快。翻查海關總署出入口數據,2020年6月至11月,中國出口按年分別增長0.5%、7.2%、9.5%、9.9%、11.4%和21.1%。同期人民幣兌美元一直處於升勢,由6月份每一美元兌7左右;升至去年底每一美元兌6.5人民幣。內地的出口持續增加,主要因為疫情受控下企業逐步復工復產,填補了其他國家的製造業停擺間隙,數據亦反映出人民幣升值,並不一定損害出口競爭力。

中國海南水產品出口企業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陸續復工復產,產能逐漸恢復。圖為2月18日,工人在海南翔泰漁業金鯧魚加工生產線上工作。(新華社)

人幣升值無礙出口增長

雖然去年下半年內地進出口貿易仍然增長,不過,對於從事出口的企業卻處於一個「訂單增長但毛利受壓」的尷尬處境。舉例說小家電製造企業,由於貨品在內地製造,成本全以人民幣計價,不過收入卻是按客戶所在的貨幣計價,主要是以美元結算。例如100萬美元的訂單,在去年中按6.9或接近7的浮動匯率換算計價,但數個月後貨品完工出貨時,收回來的100萬美元已經貶值了,匯率下跌至6.5,相當每100美元就縮水40元人民幣。

雖然外貿企業一向會以金融工具對沖貨幣變動風險,不過面對近期人民幣急速升值,令企業對沖的難度急升。因此人民幣上升步伐過快,對出口企業的利潤率會受壓。

增加跨境人幣使用有助減輕出口商匯兌風險

要減輕出口企業的貨幣壓力,方法之一是增加人民幣在區內貿易的使用量,這個亦是人民幣區域化的一大重點,不過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透過提高內地與區內經濟的貿易商量,以及培養區內對人民幣的實際需求來達到。從近年的貿易數據可以看到人民幣在區域的使用量正逐步提升。據人民銀行統計,去年前十一個月,貨物貿易項下人民幣結算佔比平均為14.5%。雖然低於2015年的峰值26%,卻延續了2017年以來佔比逐年回升的態勢。

人民幣的匯率問題成為市場的關注點,人行貨幣政策及微調管理措施改變值得各界關注。上日人民銀行聯同外管局公布,根據企業業務需求,將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系數由0.3上調至0.5。政策調整後,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上限相應提高,有利於滿足企業「走出去」資金需求,亦有利於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跨境資金雙向均衡流動。

北京中國人民銀行總部下半旗。(Carols Garcia Rawlins/路透社)

監管機構希望保持資本流動雙向平衡

分析認為,綜合近期人行及外管局的貨幣措施調節,包括在10月份淡出中間價逆週期因子,上月外管局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25下調至1等,反映了監管機構希望保持資本流動雙向平衡,避免人民幣單邊升值步伐過快。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將宏觀審慎調節系數上調至0.5,實際上是將對放款餘額上限有所放鬆,這與不久前央行和外匯局下調金融機構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形成一升一降的配合,促進跨境資金雙向流動的均衡性,在開年人民幣再度大幅走升的時點上,或再次反映了央行並不追求人民幣趨勢升值的態度。

中銀證券表示,在外匯市場供過於求、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的情況下,今年外匯市場預期將呈現「增加匯率彈性 + 擴大資本流出 + 調控資本流入」的外匯政策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