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放寬買中國債 原來外資早着先機持倉達3.4萬億元|財經評論

撰文:古美儀
出版:更新:

作為港人其中一個退休生活支柱﹑擁有400多萬個供款賬戶的強積金(MPF),將擴大投資範圍。政府計劃修例,把中央政府及內地3間政策性銀行納入為「獲豁免當局」範圍,令總資產規模達1.2萬億元的強積金,未來可投資於中央政府及3間政策性銀行未具評級的債券。
其實外資對境內發行人的債券需求甚殷。翻查官方資料,中國債市今年以來持續錄外資加倉,至今國債及政策性金融債的外資持倉已經達到3.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今次政府擬修例,將中央政府及三大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納入「獲豁免當局」,以放寬強積金投資該些機構發行的債券限制。意思是此後每個強積金基金可把最多三成的資金,投資於中央政府或政策性銀行同一次發行的債券。

投資範圍是國債 違約風險遠低企業債

由於今年以來內地房產企業債務問題,「交叉違約」「冇錢派息」等涉及內地債券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突然間,向來追求穩定收益的強積金服務公司,要將中國國債納入投資範疇,難免引起市場熱議。

因此,在關注強積金拓投資範疇時,應當先了解今次強積金納入的是什麼種類的中國債券。事實上,今次強積金開始投資涉及的產品,屬於國家債券,今年以來出現違約的債券,絕大部分是企業所發行。兩者的風險及回報是截然不同。據宏利投資管理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國營企業的違約率仍低於1%(佔中國未償還在岸企業債券總額),違約水平低於全球其他債券市場。

今年以來內地房產企業債務問題,「交叉違約」「冇錢派息」等涉及內地債券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突然間,追求穩定收益的強積金公司,要將中國國債納入投資範疇,難免引起市場熱議。(路透社)

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指出,中央政府及政策性銀行債券,目前是境外機構投資者主要投資的類債券,先從有關層面放寬強積金的投資是適當的開始。現時中央及政策性銀行債券相對穩健,風險較低,收益率亦高於歐美同類債券,將會有助提升強積金的收益,而歐美與中國的經濟周期並非一致,放寬強積金投資有關債券,料起到分散風險作用。

國債及政策性銀行債早獲外資青睞 持倉量達3.4萬億元

根據內地人行數據,獲最多境外機構持有的人民幣債券,正是國債,託管量為2.39萬億元(10月末為2.3萬億),佔比60.8%。至於第二大獲外資吸納的債券,是政策性金融債,佔比亦達27.5%,託管量為1.08萬億元。兩大種類債券的外資持倉量合計為3.47萬億元。

此兩種債券,亦是今次強積金制度將納入的投資產品。可見,今次強積金放寬買入中央及政策銀行債,其實也是跟隨外資基金「貪息」買中國國債的投資大趨勢。

為何外資會加大投資中國債券?第一個推動力,必然是息差因素。由於歐美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下,美國短期國債收益率息率早已低至不足1厘;歐洲國債更是步入了負利率。因此,環球債券基金為求穩定回報,都紛紛投資內地債市。

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右)表示,中央政府及政策性銀行債券,目前是境外機構投資者主要投資的類債券,先從有關層面放寬強積金的投資是適當的開始。(馬健彰攝)

外資持人幣債券規模逾3.9萬億 上月增幅創九個月新高

從央行的數據更可清楚量度資金的流入量。截至11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93萬億元(10月末為3.85萬億),約佔銀行間債券市場總託管量的3.4%。

據此計算,11月境外機構增持人民幣債券規模達約800億元,創下今年2月以來九個月新高。

中國債市齊集全球三大主流債券指數投資

第二方面,是今年內地債券獲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計及此前已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至此,全球三大主流債券指數都將中國債券納入其中。

按富時披露的計劃,未來36個月,中國國債佔WGBI的權重將達5.25%。據統計,5.25%佔比,將吸引1,500億至2,600億美元的被動增量資金。按目前計劃的分為36個月分批納入,意味著每個月的資金流入約是42億至72億美元。

第三、從回報的角度看,投資中國國債的利率回報,勝歐美同等風險的債券。根據彭博一個追蹤中國國債及政策性銀行債的指數,截至12月22日,一年回報高達5.61%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稱,如方案獲立法會支持,預計最快可於明年年中完成修例及生效。若回看今年外資早已積極加大投資中國債市,本港金融市場亦不應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