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養狗.社區篇】發揮社區力量 讓流浪動物活在陽光下

撰文:黎明佩
出版:更新:
在社區邊緣掙扎求存的流浪動物距離我們很近,只要每個人都願意對他們多加一分關注,牠們也有機會活在陽光之中。(馬熙烈攝)

平日注意到流浪貓、狗在街上走過,你會怎樣做?閃身避過,還是連­眼神接觸都有所防範? 在社區邊緣掙扎求存的流浪動物距離我們很近,牠們也不一定要瑟縮生活,但一般人對牠們不甚了解,於是乾脆甚麼都不管。

要讓牠們在社會上減少與人類衝突,有兩個基本而決定性的步驟:先要讓流浪動物有足夠糧食;其次是讓牠們進行絕育以確保不再繼續繁衍。達到以上兩個條件後,牠們產生的諸多問題如翻垃圾、跨區求偶、爭偶打架或患上性病等,都可以大大減少。

非牟利註冊慈善組織「動物朋友」為社區流浪和放養貓、狗提供免費絕育,創辦人之一羅詠嘉(Phoebe)說,很多人經勸說後都願意接受他們的免費絕育服務。她強調:「很多人只是懶得安排,或者不清楚絕育手術其實是很簡單而低風險。因此,到處宣傳和勸解是我們很重要的工作。」

Phoebe說:「絕育之後再想要狗狗大可以領養,而已經生活在我們周圍的動物,必須善意對待。」(馬熙烈攝)

Phoebe指出,香港大部份流浪貓、狗都有善心人餵飼;至於絕育,「動物朋友」則可提供免費手術。處理流浪和放養動物經驗豐富的Phoebe呼籲,每個人可以從自己的社區做起,每次看見流浪貓、狗都多走一步,確認動物的狀況和所需要的協助。

放養動物只差一線就變成流浪動物,例如被拋棄、本能驅使求偶而流浪等等。要關心牠們,不一定單單依靠動物組織或政策,每位泛起憐愛之心的過路人其實都可以幫忙,以下Phoebe仔細講解五個步驟,讓有心人在安全情況下作出恰當應對,共同為牠們建立一個和諧、善意的社區生存空間。

流浪動物不會主動攻擊人,但義工也應注意周圍安全,切忌急進。(馬熙烈攝)

流浪動物不會主動攻擊人,但有些動物可能因為自身經歷,對人的防避心很重,不輕易讓人接觸,要摸清牠們的情況要有耐性,甚至可能由餵飼開始,慢慢與牠們建立信任關係。而無論有沒有養動物的經驗,都必須先注意自身安全,注意外在的環境因素,不能太過投入使自己身處危機。如發現情況不許可,應先離開再作周詳計劃,或者好好佈署與動物接觸的機會,切忌急進。

五步驟確認流浪動物狀況:

1.首先注意有沒有剪耳,已經絕育的流浪貓、狗會有剪耳記認。剪耳表示已經有人跟進,則可以放心。有時剪耳的角度或面積不明顯,之後披毛重新長出,可能需要走近確認,剪掉的耳尖會明顯齊平。

2.如果巧合看見有小狗跟著大狗走,就幾乎可以確定,牠們都沒有絕育。下一步則需要找出負責餵飼牠們的人(可能是義工或街坊)。

3.一般在馬路上走過的貓、狗,難以確定牠是流浪動物,還是村民的放養動物,應先找出牠們住的地方或固定飼主,例如留意牠們出入的範圍,最快捷方法就是詢問附近的居民,從而得知平常有沒有人定時餵飼。

4.找出了固定飼主之後,解釋自己關心動物的善意。有時候,對方也未必清楚動物有否絕育,可以首先關心動物的健康狀況,例如有沒有懷孕。

5.最後建議對方為動物進行絕育,若是流浪或者放養動物,可向對方介紹「動物朋友」提供的免費絕育服務。

Phoebe指出,通常透過善意解釋,超過九成飼主都會接受讓狗隻進行免費絕育。(馬熙烈攝)

Phoebe為了流浪和放養動物,多年來奔走新界偏遠地區,她認為大家對於動物絕育的態度明顯有轉變,「以前我要很費勁才能說服一些村民同意讓動物絕育,最主要原因是他們未曾接觸這個概念。現在大家都知道動物絕育的好處,只是未有很強烈的意識。」

最後,她強調雖然大眾普遍觀念上的確有改變,但動物絕育的速度遠遠追不上繁殖的速度,故此香港放養動物和流浪動物的數量依然不絕,亦依然急切需要每個人的力量,好讓流浪動物活在陽光之中。

香港的流浪動物問題並非朝夕可解決,因此更需要集結每個人的力量。(馬熙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