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盈利門檻擬大增 諮詢期死線逼近 股壇壞孩子發聲︰做法霸道

撰文:詹詠渝
出版:更新:

港交所(0388)去年11月建議提高上市盈利門檻,幅度達到1.5倍或2倍,意味企業倘未能年賺起碼半億,則無緣上市。咨詢文件稱,此舉是要「提升主板公司素質」、打擊「空殼公司」。

諮詢期將於下周一(2月1日)結束,各界反對聲音不絕,認為新修訂「過辣」。繼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月中撰文後,另一股壇名人、有「股壇壞孩子」之稱的禹銘投資董事總經理李華倫﹙Warren﹚,在「死線」前接受《香港01》專訪,以「攞你命三千」來形容新方案,直斥措施趕絕本地中小企上市之路,且為業界生計帶來影響。

港交所建議提高新股主板上市最低盈利要求1.5或2倍。﹙資料圖片﹚

港交所今次針對主板上市盈利門檻的改革,可謂是2018年將市值門檻由2億元增至5億元的延續,方案共分為兩種︰一是往績期內最近一年盈利不少於5,000萬元,前兩年度累計盈利則不少於7,500萬元;二是最近一年盈利不少於6,000萬元,前兩年累計盈利不少於9,000萬元。

方案一及二分別將最低盈利要求提高1.5或2倍,目的是減少製造空殼公司,以及保持主板上市公司整體質素,但當中合計盈利的要求令香港交易所成為全球主要交易所當中最高。根據諮詢文件,若按兩方案審視自2016年至2019年涉745項新股申請,在方案一及二之下,分別有437宗及486宗上市申請屬不合格,換言之逾六成申請將無法達到上市門檻。

李華倫先「翻舊帳」 指提升市值要求「不邏輯」

方案一出,惹來各界非議,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本月中撰文,羅列出10條意見,反對港交所的建議。而另一股壇名人、有人稱「股壇壞孩子」的禹銘投資董事總經理李華倫也有話兒。

入行逾30年的李華倫熟讀上市規則、收購守則等監管條例,專為細價股「打仗」,為陷入爭拗的公司或股東「助拳」逾300多宗,他直言,今次上調盈利要求,比2018年上市值門檻更「攞命」。他透露,聽到不少金融圈中人「呻」在新措施下更加難做,因原本5億市值及2,000萬元盈利的要求,對中小企來說是有可能做到,但現在一年要賺半億,不禁為中小企問一句「點搵啊」?

李華倫「翻舊帳」,認為港交所2018年提升市值門檻不合理。﹙李澤彤攝﹚

李華倫透露,自從港交所2018年上調了市值門檻後,不少中小企即使達到2,000萬元盈利要求,也遇到不少「阻撓」。他解釋,盈利2,000萬元,相對5億元市值要求,市盈率高達25倍,並透露過去聯交所多次以估值過高、不合理為由,「DQ」盈利達標公司的上市申請。「係人都識撳計數機,你訂立了5億市值﹙要求﹚,除以2,000萬元盈利,P/E係25倍。唔好同我講你今日先知,咁你當日『整蠱』啲中小企?係咪特登整到我符合要求都唔畀我上市?」李華倫「翻舊帳」,斥聯交所做法不合邏輯。

「﹙聯交所﹚有次問保薦人,為什麼你覺得佢﹙公司﹚上到5億元(市值),保薦人回答因為有人包銷嘛」,結果上市申請不獲批,「原來有人包銷都唔啱?」李華倫續指,「你唔讓我出街﹙招股﹚,你如何知我唔會超購100倍呢?可能我好受股民歡迎呢?如何能下一個定論是我不會做到25倍P/E?」

中小企難轉赴海外上市

今次新措施集中於市值細及盈利低的公司,港交所其中一個理據是,近年愈來愈多盈利低、市值「高」的中小型公司申請上市,部分公司上市後難以達成盈利目標,亦無法證明其高估值合理,故懷疑其上市目的為「啤殼」。與此同時,業界也有分析指,市值細的公司動輒構成重大收購或主要交易,港交所照顧它們的成本不小,但這些公司交投細,並不能為港交所帶來太多收入。

「港交所作為商業機構,我理解它想揀大客的心態,但現時你是Monopoly(壟斷),在香港做獨市生意,除了賺錢還有社會責任,就算你做一單蝕一單都要做。」李華倫道。

對於早前港交所放寬了對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盈利要求,但提小中小型企業上市門檻,顯得「大細超」,他提出疑問,為什麼生物科技公司可以成例外,這些公司對香港有什麼貢獻?他們出了什麼好厲害的藥?港交所要為人類健康、醫療、長壽負責?「港交所應該要為香港的中小企負責,皆因香港中小企想上市只能在香港,它們沒有能力走出去香港以外地方上市。」

業界認為,港交所提升上市門檻,將有大量金融界相關專業人士生計受影響。﹙資料圖片﹚

金融從業員生計受影響

針對港交所打擊「啤殼」的目的,李華倫指出,諮詢文件中出現得最多的五個字,分別是「If」、「Whether」、「May」、「Possible」及「Concern」,李華倫認為這反映港交所只是單方面猜測公司上市目的是「啤殼」。曾經有一段時間,有部份上市公司在上市剛滿一年就「賣殻」,故引起港交所關注。但李華倫認為港交所有權不喜歡,但為了打擊「啤殻」而上調上市門檻做法「太霸道」,情況猶如18歲可以飲酒的規例,「你一過午夜12點就去酒吧飲酒,酒保見你年輕查你身份證,發現你剛滿18歲只有一分鐘,可否因此不賣酒予你?」

假如新措施通過,李華倫料在不少公司不合資格申請上市的情況下,將有大量律師、會計師、財務顧問等專業人士生計受影響。他透露,去年金融業只有大型投行旺場,但中小型行生意一般,而中小型行的從業員大多是土生土長香港人,專接香港中小企生意,在經濟不景氣下,料更難捱下去。

被問及會否影響自己公司生意,他笑指公司沒有做IPO生意,由他來點評這個新措施最公道,因為沒有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