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DayCook赴美SPAC上市 路演文件獨家曝光 去年疫市收入近3億

撰文:詹詠渝
出版:更新:

近日香港初創公司迎來一陣上市潮,繼本地電商友和及貨運平台GOGOX申請在港上市後,以網上烹飪平台起家的日日煮(DayDayCook),也計劃赴美以SPAC形式上市,可望成為香港首間以此方式上市的初創公司。

日日煮以拍片教人「煮餸」起家,近年大舉進軍內地,打著「新零售電商」的旗號,但具體營運表現外界知之甚少。《香港01》取得該公司的路演文件,發現一如許多初創,日日煮仍處燒錢階段,預計2023年才有錢賺。換言之,若未能包裝成「新經濟股」,恐過不了本港盈利門檻一關,今次選擇與SPAC合併赴美上市,亦收集資之效。

以網上烹飪平台起家的日日煮,計劃赴美以SPAC形式上市,可望成為香港首間以此方式上市的初創公司。(網上圖片)

由香港人朱嘉盈一手創立的網上烹飪平台日日煮(DayDayCook),近年在香港漸趨低調,早已轉戰內地,經營模式亦由原來在網上拍片教烹飪,逐漸發展成有一系列自家產品、主打「直播帶貨」的「新零售電商」。

公司上周宣布與同屬港資的美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Ace Global Business Acquisition Limited(Ace)合併,估值高達3.77億美元﹙約29.4億港元﹚。成事的話,將會成為第一間香港初創公司,赴美以SPAC形式上市。

翻查資料,日日煮今年2月完成了C1輪融資,獲恒基地產(0012)和中華煤氣(0003)主席李家傑的私人投資基金斥2,500萬美元撐場。此前公司已獲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新世界(0017)副主席鄭志剛名下K11 Investment、AMTD、合一資本、香江集團、Tails capital等中港基金入股,本月更新增一家美國私募基金Proterra Investment 參股,可謂星光熠熠。

日日煮創辦人朱嘉盈在2012年放棄高薪厚職,全程投入日日煮的發展。(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6年前轉型「內容電商」  現靠賣自家食品淘金

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大學金融系的朱嘉盈,回流香港曾任職銀行證券分析師,其後發現香港女性不愛煮飯,故萌生了在網上教人簡易烹飪的念頭。至2012年小試牛刀,最初透過工餘時間拍片教烹飪,在YouTube盛行的年代,短短幾個月就累積了十幾萬訂閱者,令她發現其中的龐大商機,毅然放棄高薪厚職,全程投入日日煮的發展。

在香港發展不俗,早在2012年成立之初,其在Youtube和內地視頻平台上的食譜影片,已擁有逾3,000萬次瀏覽量。其後,還在港開設了實體門店「日日煮工作室」,在疫情前開設烹飪班。不甘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發展的朱嘉盈,2015年搬至上海居住,開始進軍內地。日日煮亦慢慢定位為「內容電商」,由最初的網上烹飪平台進化成生活品牌,大賣自家品牌的食品,包括養生茶飲、Ready-to-cook食材包、植物肉產品等。

目前日日煮的產品包括加熱即食食品及植物肉等,銷售點包括超級市場、便利店及網上平台。(資料圖片)

據《香港01》取得的公司路演文件顯示,日日煮2020年全年付費用戶達840萬。日日煮表示,截至2021年6月底止,有6,600萬活躍觀看者,每月在不同社交媒體獲3億至4.5億播放。簡單而言,公司經營模式是先在社交媒體「試水溫」,假如新菜式反應踴躍,就會籌備該菜式成預製食品,並再透過KOL宣傳,以增加市場銷售。目前日日煮的產品包括加熱即食食品及植物肉等,如加熱火鍋、加熱餸菜包等;銷售點包括超級市場、便利店及網上平台

仍處燒錢階段  預計2023年轉賺

拆解其業務分布,儘管自詡為新零售電商,但現時收入仍依賴其自家品牌食品銷售,而在內容營銷方面,則依賴抖音、快手及Bilibili等直播平台。業務聽落多元化,但單靠製作內容教烹飪,難以擔大旗。因此,公司重點變現能力仍側重於電商及線下銷售渠道。

去年因疫情緣故,日日煮的實體烹飪班全部煞停,只能靠網上內容及食品撐住。在疫情期間,民眾留家時間因而有所增加,理應對其內容流量及ready-to-cook食品有幫助,但日日煮去年收入卻下跌26%。路演文件披露,日日煮2019年及2020年收入分別是5,070萬美元﹙約3.95億港元﹚及3,740萬美元﹙約2.92億港元﹚,EBITDA分別蝕1,290萬元及蝕1,040萬元。

日日煮除了烹飪書,還推出一系列自家品牌食品。(網上圖片)

公司同時預測,今年全年收入4,640萬美元,毛利1,710萬美元,EBITDA則蝕1,060萬元。2023年預測收入則將升至1.281億美元,EBITDA轉賺530萬美元。換言之,日日煮尚有兩年才可達到盈利,現時仍要燒錢搶市佔。

日日煮將業務拓展至自家食品,全因看中內地ready-to-cook食品市場龐大,國海證券預期2027年ready-to-cook食品市場份額達1,500億美元。日日煮以一系列的熱門食品作招徠,但內地競爭十分激烈,其它有推出ready-to-cook食品的公司,如海底撈(6862)、統一(0220)、康師傅(0322)等食品商一早扎根於內地,要從中分一杯羹不是易事。

日日煮就報道回覆記者表示,有關路演數據不正確,惟目前已進入上市程序,不便透露有關數據。

上環差館上街24號地下,正是朱嘉盈開設的日日煮工作室地址。(盧翊銘攝)

SPAC + PIPE 確保成功集資

距離實現盈利目標仍有兩年,也可能是日日煮今次選擇以SPAC合併、以便快捷地上市的原因。近年港交所收緊了上市門檻,中小企要達到三年賺取5,000萬盈利才達到上市門檻,除非日日煮能說服港交所其定位屬新經濟領域。

按最新安排,日日煮現有的管理團隊將在交易完成後,繼續經營合併後的新公司。Ace計畫以私募投資公開股票(PIPE)方式融資約3,000至4,000萬美元。若沒有股東贖回,合併後的新公司在成交時的預估價值約為3.77億美元,並將從Ace的信託帳戶獲得4,690萬美元現金。

Argyle Street Management執行董事黃科凱表示,「PIPE好普遍,只要有人注資,符合佢個minimum cash closing condition,就唔怕股東行使贖回權」。(羅君豪攝)

本地知名對沖基金公司Argyle Street Management Limited執行董事黃科凱表示,「好多時目標公司同SPAC合併,都對SPAC有最低現金要求,因為SPAC的IPO投資者可以選擇以IPO成本價(10美元) 贖回股票,如果大部份IPO投資者都選擇贖回,目標公司在合併後只能得到上市地位,但未能逹到融資目的」。因此,SPAC與目標公司會以私募投資公開股票形式 「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PIPE)」向機構投資者發行SPAC的股票融資,以確保在合併時,SPAC能達到最低現金要求。

翻查ACE及日日煮的美國上市文件,發現ACE最少要在合併時,有1,500萬美元留在信託基金,或者從其他股權融資方式獲得1,500萬美元。同時,日日煮以10美元一股,向公司原有股東或董事籌募1,000萬美元。換言之,日日煮要成功與ACE合併,至少要有2,500萬美元在信托基金內,方可收融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