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SPAC泛濫 失守上市價成常態 專家︰太多人識做致良莠不齊

撰文:詹詠渝
出版:更新:

這兩年美國最熾熱的投資不得不提SPAC,新加坡及香港也期望能在分一杯羹。不過,觀乎美國SPAC公司合併後表現卻未如理想,令市場擔心SPAC「點石成金」神話是否已成過去式。分析認為,美國市場因「識做」SPAC的人太多,反而令SPAC公司質素良莠不齊,本港研引入SPAC行「穩陣」模式,不無原因。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資料,去年美國共有248間SPAC公司上市,其中112間完成合併,集資額834億美元,平均集資額3.36億美元。而今年上市的SPAC公司合共450間,其中366間完成合併,集資額1,289億美元,平均集資額下降至2.88億美元。儘管SPAC在美國仍然門庭若市,但資金卻明顯冷淡了。

ASM執行董事黃科凱指,現時SPAC發起人及目標公司,都面臨非常大的股東贖回壓力。(余俊亮攝)

逾九成SPAC公司 失守10美元招股價

至於股價表現,統計去年完成合併的SPAC,以股價表現中位數來看,SPAC公司由上市至公布交易時的股價較羅素3000指數表現為佳,但在完成交易後股價表現卻跑輸大市。更甚的是,現時有94%的SPAC交易作價都低於10美元,為了令投資者不贖回,部份SPAC提供2.7%保證回報。

Argyle Street Management Limited執行董事黃科凱觀察所得後稱︰「而家市場大部份SPAC都『trade below par』(10美元),好難說服投資者以PIPE (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 )形式參與其中,令面對有最低現金要求的合併時,多咗一個好很大嘅uncertainty(不確定性)。」他指出,最大的原因是美國證監的態度及監管要求改變了,令投資者變得非常審慎,「而家SPAC發起人同目標公司,都面臨非常大嘅股東贖回壓力。」

近日SPAC股價疲弱,成為了沽空機構的新對象。(Getty Images)

兩個位睇SPAC是否穩陣

過往市場對SPAC趨之若鶩,全因其股價較硬淨,同時在合併目標時可決定贖回,無風險地取回本金。但隨著近日SPAC公司股價疲弱,開始有沽空機構打SPAC主意。根據數據統計公司Breakout Point研究,沽空機構一旦公開狙擊目標SPAC公司,該公司平均下跌14.2%;一個月後平均跌幅達24.7%。

其中,沽空機構Quintessential Capital Management在2020年初,押注與音樂串流服務公司Akazoo合併的SPAC,其後被發現造假及除牌。

不過,黃科凱則認為,公司被狙擊與是否透過SPAC上市,關係並不太大。「沽空機構可以打任何上市公司的主意,尤其喺美國沽空同訴訟都係常見嘅投資策略。SPAC同所有IPO上市公司一樣,質素會有差異。」不過,投資者可以在SPAC公佈併購目標時,留意發起人有没有做好盡職審查,如有沒有對目標公司管理層、行業、服務、產品、市場等有足夠了解,以及合併估值及條款,是否能滿足目標公司最低現金要求等。

有業界認為,港交所在參考了美國SPAC泛濫經驗後,決定設立較嚴謹的「防線」,做法合理。(資料圖片)

聯交所借鑑美國經驗 加強監管防出事

黃科凱直言,美國因「識做」SPAC的人太多,反而令SPAC公司質素良莠不齊。「在美國很多來自不同界別的名人,都會利用自己的名氣發起一隻SPAC,甚至連體育明星都不例外。」例如,NBA球星Shaquille O'Neal為SPAC公司BowX Acquisition Corp擔任顧問,另一球星Stephen Curry亦有投資SPAC。據Sportico數據顯示,今年截至3月,就有61間與體育界名人相關的SPAC成立;2019年只有五間公司。

這個現象正正反映了美國SPAC泛濫的情況,近日美國亦透過加強對輪證的監管,希望冷卻SPAC市場。「近兩年SPAC上市的數目及集資額急速上升,令監管機構開始擔心,有冇足夠有質素嘅目標公司。」

他補充,SPAC的生命週期只有兩年,為了避免投資者行駛贖回權,SPAC發起人可能會在限期隨便找一些勉強符合要求的公司合併;又或是為了合成功併,没盡力做好應做的盡職審查,令公司上市後問題叢生。聯交所在借鑑美國的實際情況後,對SPAC發起人的要求較美國稍為嚴格,再加上「專業投資者限定」,黃科凱指聯交所在參考了美國經驗後,這樣做亦不無道理。「散戶未必有能力分析SPAC發起人的好壞,當個個都能輕易做SPAC,而又畀散戶參與,有事時會直接輸公眾啲錢,但PI﹙專業投資者﹚輸錢唔會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