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可遙距取籌! THE GULU由餐廳登陸檢測站 創辦人訴說變陣經過

撰文:翟梓謙
出版:更新:

本港疫情嚴重,確診數字屢創新高,愈來愈多人被要求強制檢測。在寒風細雨下,仍有大批市民無奈排隊等候檢測,市民憂慮排隊聚集下,受感染風險增加,加上天冷下容易「無病變有病」。
可幸的是,上周部分檢測站開始提供取籌服務,讓市民在檢測站拿取實體籌號後,無須在站外排隊等候,可回家並留意籌號再前往檢測。

本港專門負責解決「拎籌免排隊」、THE GULU創辦人王仲俠(Eric)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當他留意到檢測站外現人龍,「一有排隊就關我事啦」,當時便立即派員工向9家檢測站承辦商推銷,最終負責荔景檢測站的駿嶺生物科技(Carelink)決定與他們合作,在站內設立檢測取籌機。

2022年2月22日,沙田新城市廣場外,市民冒雨排隊檢測新冠病毒。(張浩維攝)

全港40多個檢測站提供取籌服務

王仲俠很感激承辦商的信任,稱Carelink的負責人十分同意科技能夠解決現實的痛點。「當每個檢測站每天都有上限額度,假設上限係2,000人,但有3,000人排隊,結果有1,000人要失望」,而取籌機正正可以解決這個落差,一旦籌號已滿便不必再等候。

2月中,由Carelink承辦的荔景檢測站率先採用THE GULU的取籌服務,市民可透過掃瞄QR Code實時知道最新輪候籌號及餘下名額數量。及後,政府有關部門留意到他們的運作模式後,便主動接觸THE GULU,並將有關安排擴展至其他部分檢測站。現時,全港有65個檢測站之中,有40多個設有THE GULU的排隊取籌服務。

+2

取籌服務將升級 市民可遙距取籌

雖然市民在檢測站取籌後不必留在現場輪候,但過程始終要來回兩次,增加受感染風險。王仲俠透露,THE GULU即將會加入線上手機取籌功能,令市民不必前往檢測站兩次,並會將每日的檢測名額拆散,分為即日免費籌、自費籌,以及關愛隊等,以助疏散人龍。

即使THE GULU為檢測站增加取籌服務,但仍有不少長者表示不敢貿然離開現場,主因不懂用手機留意實時叫籌,害怕籌號過時而失效。王仲俠解釋指,市民對此不必擔心,即使籌號已過,只要在30分鐘內出示仍然有效。他又感嘆稱,THE GULU的取籌服務推出7、8年,服務逾千間食肆,並非甚麼高科技,認為「錯不在科技」,而是為何懂得用手機的後輩沒有協助長者活用科技。

有市民表示排隊約一小時取籌,初時不懂用手機掃二維碼,需要途人指導。(羅敏妍攝)

每日取籌量增至六萬以上 冀在全民檢測協力

隨著40多個檢測站應用THE GULU的取籌服務,王仲俠指公司每日應付的取籌量,由以往的一萬多張,大幅增至六萬多張。而每日新登記的用戶,則達到800至1,000人。王仲俠稱,在兩年前THE GULU的應用已全面遷移至騰訊雲容器服務上 ,故此可按實際需求快速靈活地擴展容量,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王仲俠相信,這是一個新的契機,藉此讓市民認識THE GULU,提升品牌知名度,借助疫情證明其系統的成功。他希望未來繼續為香港貢獻,即使政府落實「全民檢測」,亦有信心在排隊、人流控制方面提供協助,甚至支援目前形勢嚴峻的急症室服務。

隨著新冠病毒疫情在港爆發,不僅食肆受影響,其他企業亦相繼受牽連。THE GULU過去一直為食肆提供取籌服務,可謂與餐飲業共存亡。王仲俠稱,雖然有部分餐廳在限聚令下仍有排隊情況,但整體而言市民減少外出用膳,部分餐廳由以往大排長龍,現時門堪羅雀,甚至瀕臨結業。

疫情下防疫措施限制市民活動,令不少食肆生意大受打擊,部分更不幸宣告結業。(羅國輝攝)

疫情下食肆生意大減 THE GULU為舊客減價

對於THE GULU而言,王仲俠稱現時疫情對公司開發新客戶的數字有重大影響,但目前現有的客戶則「齊上齊落」。正如業主為租客減租,THE GULU亦會為舊有客戶提供折扣減免,新客亦有較優惠的收費計劃。

目前THE GULU向餐廳收費每月數千元不等,視乎什麼類型的顧客。王仲俠直言,「請一個人都唔止呢個數,一部機做到嘅野超越幾個同事」。至於今次在40多個檢測站設置取籌機的收費,王仲俠表示不便透露,牽涉商業機密。

今次與檢測站促成合作,是THE GULU主動接觸承辦商,政府的角色相對被動。王仲俠坦言,取籌的技術並不複雜,反而在實際執行上才是關鍵。他認為,政府主要負責中央統籌,擔當的是「導演」角色,而「演戲」則是「演員」的責任,故此由專家負責專門的事項,「要排隊咪搵排隊」。

劇集《IT狗》當中一金句「我只是想為香港……make a better tomorrow」。(電視劇照)

近期一套熱門劇集《IT狗》,主題圍繞著一家本地創科成為市值逾億的企業,當中主角的一句說話發人深省。

"很多人認為他們的vision是make a better world,但這個理念對現在的我來說實在太大,我只是想為香港……make a better tomorrow!"

王仲俠對於這一金句對白表示絕對認同,他坦言自己公司並非是救世主,「唔係要Make a better world」,只是希望真正幫助大眾,實事求是。正如劇中所指,社會上有很多「吹水友」,王仲俠直言「好多人講野好叻,但未做到就唔好吹太多,做到時先至吹多啲」。他相信在香港做創科是一種動力,有一個目標去達成,總好過每日行屍走肉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