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質素參差 補習導師研AI平台 針對個別學生水平推「雞精班」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學生除每日上學之外,更要應付公開考試,為了順利升讀心儀學科,「補習班」應運而生,更以補習名師、應試攻略,以及教出大量「5**」學作作招徠,吸引同學報讀。早年,香港補習班名師林溢欣被另一補習機構以8,500萬元天價挖角,可見市場含金量極高。

市場一方面競爭激烈,一方面卻要面對學生人數減少,市場萎縮等問題。有補習社就「組隊」,斥資逾600萬元開設補習社及研發AI(人工智能)學習平台,「以結果為目標」,針對學生的程度,推出個人化課程,令公開試事半功倍的同時,亦可減輕學生負擔。

Spencer直言,本港學生人數持續減少,令補習市場萎縮。(左起為Ricky、Spencer及Philip﹚﹙廖雁雄攝)

教育局曾預計,本港出生率下跌,未來學齡人口持續下降的情況並非過渡性而是結構性,加上近年受疫情及移民潮等影響,學生人數將持續減少,去年中的《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數據,全港各級學生較前一年減少逾1.5萬多人,當中資助小學流失最多,達7,100人。

有8年教學經驗、學博教育及Up grade Intelligent Education Limited 線上平台合夥人Spencer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由於學生人數減少,補習人數亦相應減少,直言部分補習社為了賺錢,將課程細分成不同的「Plan」,超出學生的應付能力,「補習市場一路萎縮,而且香港經營成本貴,開始推出好多唔同嘅plan,市場扭曲到......知道有學生本來10堂已經完成到嘅(課程),但為咗要收支平衡變為20堂,最誇張係聽過一科要報四個plan,多到睇唔晒,又係咪對學生好?」

他認為,學生學習已走向碎片化,以目標為本。所謂碎片化,即採用系統方式去學習,定下一個具體的實踐目標,及解決問題的場景。Spencer與另外兩位拍擋Ricky及Philip,想到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針對學生的弱點,提供個人化補習平台,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收集學生大數據。

分析學生程度 推個人化課程

以數學為例,他們會將中四課程,全年13個主要課題歸納成不同項目,拍成27條教學影片,學生每看完某單元影片後,會做一個測驗,讓系統及導師了解進度。若果接近考試日子,有學生需要「雞精班」,他們會將課程影片控制15小時之內,上完一堂就要完成一個以過去公開試試題為本的測驗,才可繼續課堂。

現行精讀課程,大多不會考慮個別學生實際需要,向不同程度學生推出同樣課程,就算推出不同「等級」的課堂,學生是否了解自己的程度亦值得相確。Ricky表示,他們的平台,會在學生完成測驗後,提供一份報告,分析學生不足之處。

系統之後會推介針對性的課程,去改善學生問題,「用數據、圖表去分析,精讀班未必好詳細,如果上完,某一個單元特別差,或者只需要上返嗰個單元的常規班,詳細解釋返,希望用最短時間,達到佢有機會達到嘅一個成績。」

有學生成績大幅提升

Ricky指,是次課程於年初推出後,以選修科經濟為試驗,DSE開考前有逾百個學生報名,最誇張的一個學生,是一位中五整年沒有上堂的學生,他測試時只做對約20%的題目,完成課程後達九成以上,反映只要知道學生的弱點,針對訓練後會有長足的進步,而且將課程目標為本化後,學生可節省補習支出,由以往的數千元,減至數百至千多元不等,「減少重復學習,溫錯書、讀錯書,補習係start from a test,不再係start from a lesson。」

Ricky承認,理科及經濟比較易細分課程,相反如中、英文寫作,涉及學生的個人見解等,較難去處理,但會先推出課程,針對同學的基本能力去評估。

補習社與日校互補

惟補習社一向被部分教育界人士質疑,令學習變成只針對考試,而非全面了解內容,Spencer說,二者其實是相輔相成,「明白日校老師兼顧唔到太多分析考試,如果補習社做到,都係為學生著想,針對解決問題。」

目前線上平台外,亦會繼續保留線下課程,以配合部分希望有導師親身教導的學生需求。學校於去年7開正式開業,連同平台已投資逾600萬元,暫時未考慮回本等問題,認為只要方向是對的,行業發展潛力好大。

Ricky表示,目前亦正向科學園等不同創科基金申請資助,目標是希望進一步完善平台,以及利用區塊鏈,推出NFT,推過不同方式,吸引同學將自己學習過程放到區塊鏈中予其他學生參考,「個個都話自己教咗好多個5**,但冇一個準則,冇人可以證明佢哋倣到......區塊鏈目的係形成一個社區,分享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