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年輕」發展商要轉型 麒豐資本:靠資產升級提升價值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樓市連升13年的「神話」不再,受加上疫情、環球經濟轉差等因素,樓價於去年跌約一成半。屬「90後」的麒豐資本合夥人及英國總監李岳橋認為,「磚頭置富」的迷思已打破,不論發展商及年輕人,想靠地產「發圍」,都要做足功課,甚至要搞新意思。

麒豐資本創辦合夥人兼投資總監洪英偉(前排左)、麒豐資本創辦合夥人兼行政總監郭浩泉(前排右)、麒豐資本合夥人及英國總監李岳橋(後排左)

主力收購舊工廈、住宅項目重建的麒豐資本,由4位年輕人合組而成,當中包括莎莎國際(0178)太子爺郭浩泉,以及麒豐資本合夥人及英國總監李岳橋。不過近年投資市場環境轉變,去年樓價累跌約15%,結束連續13年升勢,加上疫情、環球經濟轉差等因素,「磚頭」必勝的迷思,似乎已經打破。

李岳橋接受《香港01》訪問時直言,若果留意地皮的成交價,跌價跌幅不止15%,如位於觀塘安達臣道的第二幅商業地,由新地(0016 )以2.96億元奪得,每呎樓面地價約2,684元,呎價較三個月前同區第一幅由領展(0823)中標的商業地大幅低約51%,「係打咗差唔多五、六折咁樣。」

樓價「見底」 惟未見刺激反彈的因素

但他認為跌勢已經「見底」,惟未見刺激樓價反彈的因素,以目前市況去看,經濟難以如2003年「沙士」,及2008年「金融海嘯」後快速增長。更重要的是,上一代買樓置富的遊戲規則或已經改變,「之前可能合埋眼都賺錢...後生呢一代,都係要買地產(樓)嘅,但唔好預期會(好似以前咁)升咁多。」

他解釋,香港是一個好特別的地產市場,父母一代大多都是靠地產置富,全因香港是「中間人」,助外資流入中國,同時協助中國企業「走出去」,「突然間就變咗一個地方,好似全部人係喺呢度都要有公司、要住宅,令到價格升得好誇張......香港(寫字樓)可以未有租金收入,都由3萬蚊炒去到6萬蚊呎。」

麒豐資本李岳橋認為,樓市跌勢已經「見底」,惟未見刺激樓價反彈的因素。(廖雁雄攝)

「年輕」發展商要轉型

年輕一代不能買樓置富,發展商一樣,「以前地產唔洗咩video(拍片)、marketing(市場推廣)就賣到出去。」因此經營模式亦要轉變。2018年他回到香港並參與基金運作,當時市場已達近年的頂峰,「個市已經係最高位,炒過幾件貨都賺到。」

其後2019年爆發社會運動、2020年新冠疫情持續,市道持續向下,「地產市場,就算(你)IQ200,個浪係跌都係要跌,你控制唔到。」汲取英國經驗,基金選擇為項目增值,再賺錢,更笑言,選擇項目時要「左、右腦」一齊用。

左腦是科學,要「計數」,由於基金每年回報要達一成半以上,才算「合格」,而且有時間限制,持貨時期較短,加上要考慮建議成本、地價等問題,屬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會唔會對項目有太高期望,但其實係做唔到呢?」至於右腦,則要考慮翻新後,如何達到項目更新之外,亦融入社區。

與業主合作達「雙贏」

資產升級是一門藝術,同樣事前收購功夫亦一樣。李岳橋直言,有別一般大型發展商,進行舊區重建時,當收購至強拍門檻後,便申請強拍。麒豐資本則會由業主出發,共同合作發展項目,收加快收購進程,避開與大型發展商的競爭,「一擺出去個市場上,就好多人爭,變咗我哋點可以搶先一步?例如同業主合作,唔係淨係高價賣俾我哋,反而唔想買斷,想賣七成,三成留低同我哋一齊發展嘅。」

目前基金規模約50億元,今年將推出位於觀塘鴻圖道32號的商廈重建項目,明年再推出鴻圖道33號,至於舂磡角道54號的住宅項目亦會繼續,投資方面,會考慮購入地價約5億至10億元的地皮,亦會投放10億元,加強發展英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