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邦清盤 Cerruti 1881等品牌近9億沽出 中資撼贏法資原因曝光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山東如意集團因過度擴張而出現債務危機,旗下香港上市的利邦控股﹙已除牌﹚去年亦進入清盤程序,富事高諮詢(FTI Consulting)獲委派為聯合清算機構,任務之一是「處罝」利邦手上多個高端男裝品牌,包括Cerruti 1881及Kent & Curwen。

兩大品牌今年4月成功售予內地民企、經營高爾夫服飾的「比音勒芬」,作價8億元人民幣﹙約8.8億港元﹚。有份參與「撮合」買賣的幕後功臣是富事高諮詢財務諮詢及企業重組部董事總經理鄭智浩﹙Joe﹚。他接受《香港01》訪問,細述今次交易的一些細節,又指出中資向外併購轉趨務實,從以往喜斥巨資掃入地標式建築,改為留意有歷史但經營困難的品牌,從新打造。

富事高諮詢財務諮詢及企業重組部董事總經理鄭智浩細述出售利邦手上品牌的細節。﹙黃寶瑩攝﹚

從利邦控股手上接管Cerruti 1881及Kent & Curwen兩大時尚品牌,再找戶「好人家」,過程殊不簡單。

專門從事財務諮詢及企業重組的富事高去年9月受託為品牌物色買家後,隨即發出逾150份邀請書接觸潛力買家,後及與33位具購買意向的買家簽訂保密協議,當中10多位遞交報價,大部分來自內地和歐洲,也有少部分是中東及美國的投資者。

來到最後一輪,共有4位買家作最後報價,包括2名內地投資者及1名法國投資者,競爭激烈,「法國同內地買家都搶高﹙報價﹚,第一個Bid﹙競價﹚同第二個Bid﹙競價﹚多了三成!」鄭智浩說道。

鬥快「畀錢」 中資贏法資

這場競爭的結果是,Cerruti 1881及Kent & Curwen以8億元人民幣﹙約8.8億港元﹚落入比音勒芬手,中資成功跑出,皆因「誠意」搭夠。鄭智浩透露,法資買家雖然出價與中資相當,卻遲遲未能給予資金證明,僅稱背後投資人要做審批流程,「講好多故仔﹙去解釋﹚,都係算,唔好搞!」

反而兩名中資買家,明言全部用自己錢作收購,無需貸款,並承諾限期內從內地匯錢出來,「我們要求買家交一成不可退還訂金,一周內匯錢到香港,諗住『逼一逼』,看看誠意如何,結果兩間都做到。」來到支付餘額階段,比音勒芬猶勝一籌,「該公司主動話30日內批到錢出來,﹙如果交易告吹﹚我們輸極有個譜;另一間則話要3個月,如果最後做不到,要再找新買家,壓大較大。」

近年,內地「防走資」之聲不絕,惟比音勒芬可於30天內獲批匯錢到港,鄭智浩坦言,其團隊及律師亦感出奇,但事件反映當局對併購的取態並非完全保守,「好睇行業及公司背景,其實官方好支持民生產業,包括零售及科技板塊。」

比音勒芬8億元人民幣收購利邦手上品牌,匯錢過程順利。﹙視覺中國﹚

睇好內地奢侈品市場 8億人幣「買個Logo」

今次交易作價8億元人民幣,僅包兩個牌子的IP﹙知識產權﹚,不涉其他資產,屬平屬貴言之尚早,但反映新主十分有信心。

鄭智浩解釋,新買家本身經營高爾夫服飾,20多年前在香港購入品牌再「反攻」內地,打出名堂,對內地奢侈品市場十分有信心,選擇只購入IP,以便「從頭做起」,「可能對上一手﹙山東如意﹚的經營模式不認同,想重新建立布局。」

羅兵咸永道日前發布《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奢侈品市場洞察:「重塑客戶價值,實現可持續增長」》,出隨著旅遊和社交活動逐漸步入正軌,全球奢侈品市場正穩步復蘇。其中,亞太地區已成為全球奢侈品市場的重要增長引擎,預計2025年中國奢侈品市場規模將達8,160億元人民幣,將佔據約25%的全球奢侈品市場份額。

事實上,即使過去三年疫情,Cerruti 1881及Kent & Curwen在中港的表現毫不遜色,「內地和香港業務已無需要再做融資頂住Operation﹙營運﹚,雖然大數仲輸緊,但Topline﹙營業額﹚和同店銷售均見增長。」

鄭智浩指,即使過去三年疫情,Cerruti 1881及Kent & Curwen在中港的表現毫不遜色。﹙官方文件截圖﹚

先深耕內地 再謀海外市場

鄭智浩續透露,新主有意重新打造品牌,先在內地站穩陣腳,再「反攻」國外,「他們覺得內地市場已夠做,好有實力時先再打返出去,或多或少與國家推內循環模式有關。」

他認為,今次交易反映中資「掃貨」回歸務實,「不再是以前中間人『水』老細充大頭鬼,借多些買大些!內地買家現在心水清好多,不會好『狼死』掃地標式建築,反而鍾情找有歷史但經營困難的品牌,從新打造。」

以比音勒芬今次收購為例,鄭智浩指出,新主早前與品牌的法國團隊見面,連續兩日聽他們介紹品牌歷史、往績表現,又研究品牌的「DNA」,以至今後宣傳策略,「以前『做刁』是現成是什麼便是什麼,新主今次則拆散理解,明言不急於發布,即使等到明年秋冬季亦可,換言之八、九億元擺一年都無所謂,確保知道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