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債務危機|三大壓力疊加 累股債雙殺 「資優生」變毫子股

撰文:劉凱欣
出版:更新:

內地民企加槓桿高速擴張之旅,隨著2021年中央推出「三條紅線」戛然而止。繼恒大「倒下」後,另一巨大民企碧桂園(2007)近日也陷債務危機,走在違約邊緣,不但未有如期支付兩筆美元約2,250萬美元(即約1.76億港元)的債券利息,連旗下11隻、規模逾160億元的境內債券也要停牌。

據內媒報道,碧桂園內部人士承認,受近期銷售額與再融資環境持續惡化,疊加各類資金監管影響,令公司賬面可動用現金餘額只剩不到千五億元,出現了階段性流動性壓力。作為「內房資優生」,碧桂園忽然「爆雷」,淪為「毫子股」,從現金流角度分析,起碼承受三方面的壓力。

碧桂園近期受銷售額持續惡化,公司賬面可動用現金餘額只剩不到千五億。(碧桂園網頁)

壓力一︰合同銷售額暴跌

內地房地產過往多年借賣樓回籠資金,疊加新債冚舊債及表外負債,成就高槓桿、高增長模式。各路資金貸款環環相扣,但其中一環出現問題,便很容易引發骨牌效應,兵敗如山倒。近年,內地樓市銷情欠佳,為內房敲起第一個警報。

以碧桂園為例,過去兩年權益合同銷售金額未如預期, 賣樓收益回籠速度減慢。於2018至2021年內地樓市「風光明媚」時刻,碧桂園一年實現權益銷售金額,全部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但2022年起,情況急速直下,該年銷情僅3,575億元,按年大減2,000億元,而今年首7個月,集團實現權益銷售金額為1,408億元,按年再減35%,較2021年更大瀉61%。

碧桂園近年主力攻堅三、四線城市,復甦勢頭疲弱。(中新社)

銷情大瀉,其中一個主因是,碧桂園近年主力攻堅三、四線城市,復甦勢頭疲弱,資產套現能力也差。集團年報顯示,內地合同銷售按城市分布中,有60%發展是位於三、四線城市,二線城市佔26%,而一線城市,則只佔7%,不足一成。

事實上,碧桂園最新盈警通告中已「反省」道︰「對三、四線及更低線城市投資比例過大,對潛在風險認識不夠深刻」。 高盛報告明言,碧桂園至2022年底,三、四線城市佔公司可售資源的61%,風險敞口較高,而內地房地產疲弱,不太可能獲強勁復甦,未來12個月其財務流動性仍將面臨嚴峻挑戰。

碧桂園全力「保交付」,消耗不少現金。(資料圖片)

壓力二︰「保交付」消耗資金

銷情受壓的同時,至今未發生過逾期交付的碧桂園,為了「保交付」,也消耗不少現金。截至去年12月底,碧桂園總流動負債達到1.23萬億元,其中「合同負債」達6,681.6億元,佔比高達54%。所謂合同負債,意即地產商已預售的未確認收入的房款,一般無需現金償還,房屋交付後,便可化為公司現金流。

理論上,合同負債愈多,對集團未來潛在業績增長會更有保障,但「麵粉」變「麵包」過程,須支付不同工程款項、營銷費用及人工等剛性成本,單單是6萬多名員工及3.3萬家合作供應商,每月開支已十分可觀。

碧桂園截至目前的未交付房源大約為90萬套,資金需求不言而喻。(網上圖片)

資料顯示,2022年碧桂園交付房源70多萬套,實現營業收入約4,300億元。若按照公司去年底合同負債餘額6,600多億元粗略估算,碧桂園年初時未交付房源大約107萬套,扣除上半年已交付的27萬套,剩餘80萬套,再加上今年的銷售部分,估計公司截至目前的未交付房源大約為90萬套,資金需求不言而喻。

事實上,碧桂園1.23萬億元流動總負債中,貿易及其他應付款已達到4,300億元,佔比亦達近35%。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亦指,碧桂園其中一個困境,在於以其現時的現金流入,遠不足以應付施工單位的工程款、供應商的貨款、金融機構的欠款、保交樓支出等規模龐大流動性支出。高盛分析亦估計,碧桂園可能需要多1,000億元至1,500億元額外資本,才能保持碧桂園建設項目正常進行。

碧桂園主席楊惠妍再融資渠道受阻。(網上圖片)

壓力三︰再融資渠道受阻

經營業務受壓,再融資渠道也受困。相對而言,碧桂園去年底止帶息負債約2,700億元,佔總流動負債約22%,其實少於「合同負債」及「貿易及其他應付款」,以往再融資渠道十分暢通,容易「借新還舊」,但目前此路難言順暢。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今年上半年內地房地產行業海外債發行規模,僅為110.7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4.6%,佔總融資規模降至2.7%。今年3月、4月、6月全行業均無新發行債券,海外債融資渠道極不穩定、幾近關閉,無疑對碧桂園資金鏈形成衝擊。

海外債融資渠道極不穩定、幾近關閉,無疑對碧桂園資金鏈形成衝擊。(中新社)

碧桂園約2,700億元帶息負債中,銀行及其他借款、優先票據、公司債券及可換股債券分別為1,625億元、707億元、323億元及57.9億元,首三項今年到期金額約911億元。高盛數據指出,今年8至12月,碧桂園已到期債券和票據金額達102億元,2024年則進一步上升至127億元,高峰期則為2025年,將有總額318億元的債券和票據到期。而當中,離岸債券和票據佔同期到期的債券和票據的36%。截至2022年底,集團離岸優先票據佔有息債務的26%,即707億元;離岸貸款則佔16%,為427億元。

在没有更多融資下,碧桂園似難借經營業務產生的現金清還「舊債」,外界也擔心「保信用」未必是集團目前最優先事宜。早前,碧桂園微信公眾號文章中,默默刪去「保信用」字眼,已惹來關注。內媒訪問一位熟知房企債務重組路徑的分析人士分析,現時碧桂園兩筆美元債的票息僅為1億多元,按照公司的規模,不可能拿不出這筆錢。之所以沒有按期支付,最大的可能性,是公司有其他的安排,比如債務重整前通常會停付債務本息,按照當前的形勢看,碧桂園也有頗大概率,會啟動債務重整程序,以「時間換空間」,讓公司可以專注於經營,而不是疲於奔命地應付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