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才亦識財!科大教授揭風投秘訣 科幻片尋靈感 CEO年齡是關鍵?

撰文:鄭文玥
出版:更新:

實驗室閉門鑽研的學者,大學內桃李滿園的院長,風投界審時度勢的舵手,這三種似乎截然不同的人生,卻在Brizan Ventures風投基金創始人高秉強身上實現了「統一」。教授轉型投資人,離開象牙塔,自有一套「識才識財」的門道。

Brizan Ventures主打芯片及機器人初創,高秉強接受《香港01》專訪時透露,他選項目需看創業者個人條件,有CEO年齡「35歲以上不投2C,35歲以下不投芯片」的獨門標準。而對機器人領域的投資構想,他則提及,受科幻電影《Terminator(未來戰士)》的啟發,直言過去50年間的科幻電影,已經為未來的行業發展選好了方向。

學者轉投資人,原來苖頭早種。據高秉強介紹,其父母本身即經商做生意,因此自幼對數字就較為敏感,他笑談其父曾告訴他投資不難,唯一的秘訣就是「只需保證入賬的錢多於流出的錢」。

高秉強生於1951年,曾分別擔任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oratory)研究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微電子製造中心主任,更於1994至2000年回港任科大(HKUST)工學院院長,專攻芯片半導體研究。

2001年,年屆半百的他選擇離開科大,開始投資半導體,現更擴大投資領域至各類機器人。截至目前,依天眼查顯示,高秉強在48家企業中擔任高管,有37家還在運營,旗下基金管理規模(AUM)已逾數億美元級別,投資了50餘間機器人公司。比照學術與投資經歷,他卻笑稱,投資遠難於做科研,因為「實驗失敗也可以發論文」,亦無需擔心學校破產倒閉,做投資卻需時刻掛心團隊資金情況。

打贏機器人比賽 是決定投資的第一關

投資界有一句廣為流傳的箴言,在中國「要投機器人,就去松山湖」,這個近乎「少林武當」的藏龍臥虎之地,即廣東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於2014年由三位科大教授聯手創辦,致力投資扶持機器人創業團隊,目前已孵化出逾60隻相關創業隊伍,近乎創造了一支「獨角獸」IPO軍團。而在高秉強參與投資的機器人公司中,他自稱有「海陸空」的部署:「海」為製造船用推進器的逸動科技,「陸」為家用清潔機器人雲鯨,「空」則是DJI大疆無人機。

當問及在眾多的市場選擇中,為何對以上幾間公司「情有獨鍾」,是否發現其潛藏創新潛力?高秉強十分坦誠地表示,有此原因不假,但另一大隱藏的原因則是,他選項目第一關,就是CEO團隊需得贏過相關機器人大賽獎項。

高秉強作為發起人之一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致力孵化機器人企業。(官網圖片)

高秉強介紹,大疆無人機的創始人汪滔早在2005年,即作為科大的隊員參與全國大學生機械人大赛(RoboCon),其所在的科大代表隊更是在當年問鼎ABU(亞洲-太平洋廣播電視聯盟)香港賽區冠軍;逸動科技創始人陶師正,在科大期間亦曾帶隊獲RoboCon香港賽區冠軍。而家用清潔機器人研發公司雲鯨的創始人張峻彬,後也成為科大學生,但早在2006年即已獲國際青少年奧林匹克機器人競賽金獎,彼時只有16歲。

他表示,在此類賽事獲獎,方能代表其團隊具備極強的「動手」能力,這正是他所看重的。也只有如此,方能從高秉強等一眾教授好友組成的投資團隊獲得「第一桶金」。

高秉強投資的多個項目CEO,均在上學時獲得RoboCon比賽獎項。(資料圖片)

「35歲以上不投2C,35歲以下不投芯片」

除卻需贏過機器人大賽,教授隱藏的第二項獨門投資標準,即是對照項目與CEO年齡:若投資2C﹙to customer,面向消費者﹚產品,35歲以上不投;若投資芯片,35歲以下則不投。

高秉強解釋稱,芯片產品必須要十餘年的研究沉澱,才能有所成果,因此需尋求35歲以上的團隊。事實上,高秉強1999年曾以創業者的身份,與科大同事李澤湘、吳宏共同創辦固高科技公司,其英文譯名「Googol」,意為10的100次方,深層次意思便是希望在相關科研領域扎根深植,研究應用於微電子、機械人、數控機床等工業的運動控制。公司今年已在A股上市,當前市值約150億元人幣。Brizan Ventures於2021年公司上市的首輪融資即參與,招股書顯示,高秉強等三人合計控制公司約32%的股份表決權,並成為共同的實際控製人。

相較之下,反而直接面向消費者的2C產品,近年來愈見「後生可畏」。面對經其投資後上市的公司CEO,高秉強總愛問其下次生日是多少歲,所得答案均為30歲左右,是後起之秀領軍的藍海。

高秉強表示,當下2C產品的創業已然是後起之秀領軍的藍海。(鄭子峰攝)

從科幻電影找投資靈感 《Terminator》成啟發

高秉強自稱,作為投資人始終有一個「造機器人的夢」,尤其曾經受科幻電影《Terminator(未來戰士)》影響,其中阿諾舒華辛力加飾演的機器人T-800,可以識別哪些是人類、哪些是實物、哪些則是其需要攻擊的對象,高秉強笑稱,其實當時的科學幻想,現在因芯片技術的革新,已成為現實。因此對於機器人領域的投資項目如何發展,他坦言,其實過去50年間的科幻電影已經給出了答案。

在家用機器人領域,高秉強參與了清潔機器人雲鯨科技的A輪融資,他表示,美國最早發明的掃地機器人,若不遭受障礙撞擊,則不會轉變方向,因此只能成為「智障機」,而其投資的雲鯨,則似電影中的機器人,逐漸可以識別何為電線、何為家具、何處可以深入打掃,乃至可以覓得床底的硬幣,均是機器人發展智能化的體現。

在高秉強的投資理念中,只研究代碼編寫的「軟科技」並不獲其青睞,他更傾向於可以創造出硬件實體的「硬科技」,並引發更廣泛的產業革命。他直言,身邊的家具用品已經太久未有革新換代,差異漸為磨滅,但其實只需問問身邊人的需求如何,即可找到正確的投資道路,無論是吹風機、烘乾機、炒菜機,當一個領域有需求又有差異化的技術,就會有人買單。

《Terminator(未來戰士)》中阿諾舒華辛力加飾演的機器人,曾給予高秉強投資啟發。(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