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The Wedding Present:不尋常的獨立音樂事業

撰文:袁智聰
出版:更新:

早前回顧舊高山劇場,我寫過在90年代初我在那裡看過幾場叫我刻骨銘心的外國獨立名團音樂會,來自英國列斯市的The Wedding Present在1993年3月19日舉行的那場正是其中之一。甚至忘不了當年我們一眾獨立音樂愛好者對這場The Wedding Present的演出是多麼的引頸以待,畢竟在90年代初,那些年難得有一隊當時得令的英倫獨立搖滾名團來港(他們比Radiohead那場還要早),是多麼意義重大,簡直是給我們的一份禮物。當晚,我全場企在台前第一行欣賞。

相隔19年後,The Wedding Present才在2012年第二度來港演出,地點已換成中環的Grappa's Cellar,而樂隊昔日的成員也早已只餘下靈魂人物David Gedge一員。所以今次他們再在Grappa's Cellar舉行的專場音樂會,已是The Wedding Present第三度訪港。

相關文章:【月事呈報】碩果纍纍、原地復活──四月睇show精選

由David Gedge(右二)領軍下現今The Wedding Present的兩男兩女陣容。(攝影:Jessica McMillan)

就在The Wedding Present再度來港之前,我跟David Gedge做了一個專訪,從去年30週年的首張專輯《George Best》,談到當年的shambling / C86 scene,樂隊的RCA時期,以至前年的多媒體概念專輯《Going, Going...》。

「佐治貝斯」30週年

The Wedding Present在1987年秋天出版的首張專輯《George Best》,去年是其30週年紀念。

The Wedding Present以北愛爾蘭傳奇性足球員佐治貝斯命名的首張專輯《George Best》在1987年面世,唱片公認為英倫jangle-pop / indie-pop的經典名盤。去年是專輯的30週年紀念,而The Wedding Present不但舉行《George Best》巡演,甚至把2008年(即20週年時)在灌錄過《El Rey》專輯後,由製作人之一Steve Albini操刀下以「錄音室現場收錄」形式重灌的整張《George Best》專輯出版成《George Best 30》。但是,原來David Gedge起初並沒有為意到這個30週年紀念之來臨。

「老實說,我是直到最後一刻才意識到這是30週年!話說一名曼徹斯特的音樂會搞手在2016年底跟我聯繫,他詢問我們是否會在他將於2017年舉辦的一個音樂節上演出《George Best》專輯,當我問他為甚麼要《George Best》時,他說:『因為這是30週年啊!』而這個球就是如此開始滾動。結果,在2017年間我們做了很多《George Best》的東西,我們在歐洲作《George Best》巡演、出版了由Steve Albini操刀下把專輯重灌成喚作《George Best 30》的新版,而且我們亦為專輯拍攝了紀錄片《Something Left Behind》,那會在今年稍後發表。我不知道我對此可有甚麼感觸,但是,我想這更像是......懷舊。」

然而今次The Wedding Present來港演出,已不會以玩奏《George Best》的曲目為主。

「今次我們會玩出從樂隊整個back catalogue裡揀選出來的歌曲。去年年終的一場演出上,我們決定最後一次完整地玩出《George Best》,那感覺就像在30年後,大概是說再見的時候了!我們將來仍然會玩奏當中的歌曲,但我們去年12月在列斯的一場音樂會則是最後一次完整地玩出專輯的所有歌曲。而在列斯表演看來也是挺合適,因為這是專輯創作、編曲與部分灌錄的地方。」

重溫歌曲

Shambling scene與C86的獨立音樂時光

The Wedding Present在1985年出道,到了86年也是shambling scene在英國獨立音樂圈形成與爆發的年頭。對於shambling這個超過30年歷史、滿溢初生之犢的獨立流行流派,David也為之相當懷緬。

「這毫無疑問是組樂隊的刺激時光,那似乎是有無盡的新樂團帶著原創性的聲音與意念如雨後春筍湧現,而他們正跟80年代糟糕極了的主流音樂背道而馳。」

而The Wedding Present也是來自86年英國音樂週報NME出版的卡帶合輯《C86》之一員,問到David在這經典合輯裡他最喜歡那隊樂團,他說出較為備受遺忘的赫布登布里奇樂隊Bogshed。

「儘管他們可能是個不受歡迎的名字,但我認為Bogshed是這張合輯中最具挑戰性和最原創性的樂隊。他們只有合作了短短幾年時間,但當時他們發表了一些引人注目的音樂,特別是他們卓越的處男作《Let Them Eat Bogshed EP》。我想他們實際上是第一支被描述為shambling的樂隊,那是傳奇性的BBC電台DJ John Peel所說的。」

刺激的RCA時期

1993年3月The Wedding Present首次來港在高山劇場舉行專場音樂會,那是他們出版了1991年專輯《Seamonsters》以及兩款合輯《Hit Parade》後的事,那固然玩出很多來自這個時期的歌曲;到了2012年第二度來港在Grappa’s Cellar演出,更把整張《Seamonsters》專輯的十首歌依次序玩出來。毋庸置疑,《Seamonsters》是我對The Wedding Present為最具深厚情意結的專輯。

1991年的《Seamonsters》是The Wedding Present加盟RCA廠牌後的出品,專輯的重點是找來來自noise rock / post-hardcore樂隊Big Black及Shellac,曾為Pixies、The Breeders及日後的Nirvana、PJ Harvey操刀之美國芝加哥製作人Steve Albini監製,讓樂隊的歌曲呈現著noisenik的結他噪音音量,走出早年的jangle-pop框架;到了1992年,The Wedding Present則履行每月發表一張7” 黑膠單曲系列的計劃、一連出版12個月——單曲的A-side是樂隊的原創曲目,B-side則是改編歌,及後結集成92年夏天及93年初發行的《Hit Parade 1》和《Hit Parade 2》合輯。那幾年即使The Wedding Present是身處主流唱片廠牌旗下,但在我心目中卻是他們最刺激的一個時期。

「我無法真的去比較The Wedding Present的每個時期,因為誠然他們都是迥然有別的。樂隊陣容發生了多次變化,甚至灌錄《Seamonsters》時的樂隊陣容跟灌錄《The Hit Parade》的——也是那12張7”單曲唱片的,也有所不同。這是我最引以為傲的事情之一,實際上The Wedding Present的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幾乎感覺我已經有了六組不同的樂隊般。」

「話雖這麼說,是的,這兩個項目那肯定是令人興奮。我們在幾年之前已想跟Albini錄製一張專輯,自從我聽到他為The Pixies操刀的《Surfer Rosa》專輯後——這是一個小夢想的結果。而《The Hit Parade》則是一個我曾參與過的非常棒項目——每個月都會發表一張單曲,這更像是在一個瘋狂的截止日期前,於一份月刊雜誌工作般!」

The Wedding Present在1992年的12張7” 黑膠單曲系列,我只收集到2月、3月、5月及7月的;下圖四張是當年每三個月把三張單曲的作品印製成宣傳用的CD。全部我在六年前都跟David Gedge拿了簽名。(攝影:袁智聰)

不尋常的樂隊

2016年發行的《Going, Going...》是The Wedding Present最近期的錄音室專輯,這不獨是一套共有20首曲目的雙專輯,而每首曲目亦有配合錄像而來的多媒體專輯(另附DVD),甚至有多首post-rock式電影感器樂搖滾樂曲,無疑是他們的野心之作。

「在The Wedding Present的歷史上有過一些不尋常的業跡,如你已提到過的《Hit Parade》,我們還灌錄過烏克蘭民謠音樂,我又與BBC Big Band合作過,這都是一些奇怪的項目;然後是我在布萊頓擔任策展人的年度音樂節《At The Edge Of The Sea》、我的連載自傳漫畫雜誌《Tales From The Wedding Present》。基本上,我們不是大家平常眼中的專輯–巡演–專輯–巡演–專輯類型樂隊!而《Going, Going...》是廷續那個傳統。這實際上是一張概念專輯,那有很多層次,跟整個美國公路旅行主題相關聯的音樂與圖像。」

以LP+DVD及CD+DVD形式出版的多媒體概念專輯《Going, Going...》,另有「樣樣齊」的deluxe套裝版。

既然重灌過《George Best》,如果再有機遇,下次David又可會打算重灌哪張The Wedding Present專輯呢?

「之前重灌《George Best》專輯教我非常之高興,因為在30年前我們缺乏技術、器材、經驗和資金而受到阻礙,所以基本上,我們已有了另一種進步!實際上,這亦啓發到我看到再重朔《Tommy (1985 – 1987)》的機會。《Tommy》是《George Best》之前的歌曲合輯,結集早期的單曲,固此本質上我們的經驗和金錢亦更少!因此,豈看看目前的陣容會如何能有趣地詮釋昔日的東西。《Tommy 30》,有人有興趣嗎?」

作為獨立流行樂/獨立搖滾界的老大哥樂隊的領軍人物,David對當今的獨立音樂圈又可有甚麼意見呢?

「遺憾的是,我認為近年的獨立音樂圈都不斷讓我失望。當然,那仍有一些好樂隊,不過他們總是聽起來傾向活像別人般......像60年代的psychedelia或70年代的disco或80年代的new wave之類的東西。但是,我第一次聽到The Velvet Underground或者Joy Division或The Fall或Sonic Youth,我記得當時我想:我過去從未聽過這樣的東西/這毫不像我以前所聽過的東西。也許我們玩鼓、貝斯和結他是有所局限?也許現在所在創意就只有在某程度上於音樂錄製及市場銷售中找到?也許只是我老了吧?!」

2012年4月The Wedding Present在中環Grappa’s Cellar演出。(攝影:袁智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