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ost-punk寫荒誕劇 重塑雕像的權利:我們並非關注所謂「政治」

撰文:宋莉莉
出版:更新:

3月24日,是內地樂隊重塑雕像的權利暌違八年後,再次作全國巡演的寧波站。另一邊廂,香港正上演達明一派第二晚的演唱會。重塑主唱兼結他手華東正是達明的超級樂迷,分身不暇的他打算,演出完畢即坐飛機南下,在紅館渡過三小時後,飛返原地。

可是,因為通行證簽發的問題,計劃還是泡湯了,但他仍然堅持要香港的朋友替他買票,「達明對我做音樂的價值觀,如何才能稱之為音樂人,這方面有很大影響」。

人和豬溺在水中的啟示

他並不是指曲風上的影響──重塑03年成團起,團員們多次談過Bauhaus、Joy Division、Gang Of Four等post-punk元祖,才是直接影響重塑的樂隊,而的確,他們分別於05年及09年發行的《CUT OFF!》及《WATCH OUT!CLIMATE HAS CHANGED,FAT MUM RISES…》,造出的post-punk/gothic音樂已相當成熟、大器,也算是師承了那些老祖們。

他所說的「影響」,是樂隊「關心社會」的面向。從第一張EP至今,重塑一直愛在歌中編寫曖昧的符碼──小男孩因為「knew the truth about that June」而身陷囹圄(〈Boys in cage〉);若不「hang the police」人們全會被殺(〈TV Show (hang the police)〉);以至最新釋出的單曲〈Pigs in the river〉,「也是因為兩件社會事件,讓我想寫這首歌」。

2012年7月,北京遭遇61年來最強暴雨及水災,市中心一條橋下,積水極深,淹死了一個平民。華東覺得非常荒誕,「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國首都,市中心,居然有人在路上被淹死了」。及至2013年3月,上海松江出現數千隻死豬漂浮。「兩件事非常戲劇化,像是黑色幽默的電影」,他在網站上寫:對於那些困於暴雨死於「天災」的人們來說,無論豬是飛在天上還是漂在水中,都已不再有任何意義。

單曲〈PIGS IN THE RIVER〉封面

耐人尋味的歌詞,以及壓抑張狂的曲風,讓不少人為重塑套上「政治性」的帽子,但華東糾正道,「我們並不是有政治傾向的樂隊,也不太喜歡把政治拉出來說。」甚麼是政治?「政治是和生活連繫在一起的」,他舉例,剛搬到北京時,天藍空氣好,但現在霧霾嚴重得讓他跑不了步,「這一切有政治在裡面,但說到底,我關心的不是政治的方面,而是跟我的生活有關係的這個方面」。

他再補充,「樂隊是比較關注社會上的這些東西,而不是意義上所謂的政治」。

「政治」、「社會」、「生活」,說穿了只是名詞一個,重要的是,聽者消化歌曲後,如何作出自己的詮譯。華東說,把寫好的歌曲發表後,就不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聽眾,「每人都有各自想法,不論想法是甚麼,都是對的」。

「我不是做樂迷想我做的音樂」

雖然巡演是以新專輯《Before The Applause》之名,但樂迷無論在網上、現場都無處買入這張專輯。華東解釋,雖然一切就緒,但還是想像hungry marketing般,先「餓歌迷一下」,「就是覺得好玩,以前先發唱片再做tour的形式肯定沒問題,但有點無聊」。

因此,我們目前只能聽到與舊作風格相近的〈Pigs in the river〉,以及電音貫穿全曲的〈AT MOSP HERE〉。後者其實早於2012年面世,是重塑第一首「電子化」作品,具techno味的重拍、跳躍流動的synth、經機器扭曲的人聲,通通在歌中出現。

重塑去年重發《CUT OFF!》黑膠,華東稱,新專輯也只會以黑膠形式發行。

然而,一直追隨的樂隊突然轉變風格,大家多少會感到措手不及。有人高呼「重塑歸來了!」的同時,也有人在網上嘲諷,「重塑最近準備做點音樂賣給優衣庫(Uniqlo)」。  

批評不客氣,但華東只淡然說,「我很理解他們的想法,身為樂迷,喜歡的樂隊變化很大的話,也會覺得以前的好」。不過,對於重塑,他始終是樂手身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滿意,做我想做的音樂,不是樂迷想我做的音樂」。

重塑的電子化,亦是在以前的根基往上發展,「但音樂的氣質、情感、根,還是以前的post punk」。就像在〈AT MOSP HERE〉的終段,貝斯手劉敏壓低嗓子,低吟了10遍「My dying atmosphere it never comes back comes back」,華東暗沉詭譎的結他低調地切入,不就是重塑的拿手好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