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影像.短片】最後一代蒲台島人 樹哥的一天

撰文:攝影組
出版:更新:

1950年代,約2000人以蒲台島為家,大部分島民以捕魚﹑耕種及養豬唯生。1970末,政府大力發展公共屋邨,大批蒲台島民其後遷到香港仔居住。他們有些為了謀求工作,有些為了子女求學,需要遷出只有一所小學的蒲台島。蒲台人視蒲台島為「鄉下」,每到周末會回島渡過假期,但在這座無水無電無煤氣的島嶼,常住人口只剩10人,樹哥是其中一位。他的家族,在太公一代已開始住在蒲台島,現在剩下他以島為家。拍攝:鍾偉德、呂嘉麗剪接:曾梓洋

67歲的羅金樹,在蒲台島上生活了66年。(鍾偉德攝)
樹哥的生活,離不開水和魚。(鍾偉德攝)
在鄰居家躺下來,靜靜地過一個下午。(鍾偉德攝)
蒲台島大部分室內地方沒冷氣,靠海風散熱。(鍾偉德攝)
撒網之前,先要清理網上的石塊及雜物。(鍾偉德攝)
沒有自來水提供,井水是原水(雨水)以外的選擇。(鍾偉德攝)
樹哥每天都為會發電機入柴油。(鍾偉德攝)
記者問:「捕到什麼魚最開心?」樹哥答:「大魚。」(鍾偉德攝)
樹哥:「捕魚的人不喜歡吃魚。」不知道他說笑還是認真。(鍾偉德攝)
明記是蒲台島居民的一個聚腳地,有時他們捕魚後便會跟其他島民共享,並託明記老闆幫手烹調。(鍾偉德攝)
不少男島民喜歡用街喉洗澡,因為浴室太熱。(鍾偉德攝)
飯後到鄰居家「八卦吓」,是蒲台人的日常。(鍾偉德攝)
睡覺前,聽聽粵曲,邊聽邊唱。(鍾偉德攝)
大灣面向西南,島民笑說:「日後你看天氣報告說吹西南風,便知道蒲台島沙灘有柴撿。」(鍾偉德攝)
島上29盞街燈,由樹哥及島民點亮。(鍾偉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