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越戰鮮花抵槍炮照成經典 法攝影師Marc Riboud逝世

撰文:樊素心
出版:更新:

法國出生的Marc Riboud投身新聞攝影達六十載,踏遍亞洲和非洲戰亂地區,其作品《槍炮與鮮花》與《巴黎鐵塔的油漆工》是經典作品。
他於昨天(30日)在法國巴黎離世,享年93歲。
其所屬的馬格蘭攝影社(Magnum Photos)現任主席Martin Parr ,讚揚Marc Riboud是非常優秀的攝影師,尤其感謝他於50年代率先前往中國取材拍攝,並為50至70年代的中國拍攝了大量珍貴照片。
撰文:樊素心

Marc Riboud於1995 年於其攝影展中拿著相機拍照。他雖拍攝過許多經典的戰亂場面,卻強調自己對美麗的事物比較敏感。(JOEL SAGET/AFP/Getty Images)

女示威者在越戰期間的反戰集會上手持小花,希望能打動憲兵,這個場面被法籍攝影師 Marc Riboud 拍下,這幀黑白照後來被廣泛流傳,成為越戰時期的經典畫面,以及對抗強權的象徵。拍下經典一刻的Marc Riboud昨天(30日)在法國巴黎與世長辭,終年93歲。《紐約時報》報導,Marc Riboud的妻子表示丈夫患有腦退化症,於周二離世。

Marc Riboud投身新聞攝影達六十載,踏遍亞洲和非洲戰亂地區,除了《槍炮與鮮花》一幀黑白照廣為人知外,他另一張在巴黎鐵塔拍攝的照片亦非常受歡迎。這張照片的主角是一位正在為巴黎鐵塔上油的油漆工,照片攝於1953年,照片帶有笑匠差利卓別靈式的幽默感。

Marc Riboud向《紐時》稱,這張照片並非在指導下拍攝,他只是默默地在一旁等候適合的時刻,然後按下快門。他說:「我一向都很害羞,我拍攝時會避開被攝者的眼光,也希望他們能不察覺我的存在。」(Marc Riboud/Magnum Photos via Imaginechina)

而《槍炮與鮮花》一相則攝於1967年,17歲少女 Jan Rose Kasmir 在美國華盛頓五角大樓外參與反越戰的示威。該照片成為60至70年代,美國反暴力的「Flower Power」運動的標誌性照片。Marc Riboud以往受訪時稱:「當時我覺得憲兵們其實比少女更加恐懼。」2003年,Marc Riboud與Jan Rose Kasmir在英國倫敦重逢,Marc Riboud替Jan Rose Kasmir 拍了一張個人照,照片中的 Jan 手持一張1967年的反伊拉克戰爭海報。

這幀黑白照成為反越戰運動的標誌性圖片,同時也是對抗權力的象徵。(Marc Riboud/Magnum Photos via Imaginechina)

Marc Riboud 生於1923年的法國里昂,他青少年時期受業餘攝影師父親的薰陶,開始用一部柯達相機拍攝。1951年他於里昂拍攝一個文化活動後決定投身攝影師行列,翌年他於巴黎定居,並遇上啓蒙老師布列松(Cartier-Bresson),布列松帶他加入馬格蘭攝影社(Magnum Photo),Marc Riboud後來為馬格蘭拍攝了大量作品。他到過的地方包括孟加拉、柬埔寨、印度、日本、前蘇聯、西藏等,他亦是首位拍攝中國共產黨的西方攝影記者。
 

Marc Riboud拍攝,1965年的北京街頭。他是首位前往中國拍攝的攝影記者,Magnum攝影社的現任主席Martin Parr在訃文中讚許Marc Riboud為該社拍攝了大量中國的珍貴照片。( Marc Riboud/ Magnum Photos via Imaginechina)

雖然拍攝過不少戰爭場面,Marc Riboud 說:「相對暴力和紛亂,我對世上美好、美麗的事物更加敏感。」

他於1961年與藝術家妻子Babara Chase結婚,二人育有兩名兒子,二人於80年代離婚,Marc Riboud與第二任妻子Catherine再婚。即使他已屆86歲高齡,他仍帶著相機拍攝左翼團體的抗爭活動。馬格蘭攝影社的現任主席、攝影師 Martin Parr 透過網頁追悼Marc Riboud,稱讚Marc Riboud為非常優秀的攝影師,Martin Parr 尤其讚許Marc Riboud於50年代率先前往中國拍攝,並於50至70年代在中國拍攝了大量珍貴照片,他向Marc Riboud的家人致以深切哀悼。

Marc Riboud即使已屆86歲高齡,他仍帶著相機拍攝左翼團體的抗爭活動。照片攝於2009年於德國舉行的攝影展。(globalmoments/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