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駐京分社前社長評馬凱事件:思考香港規則是否改變

撰文:彭毅詩
出版:更新:

外國記者會(FCC)第一副主席、《金融時報》編緝馬凱(Victor Mallet)8月在外國記者會主持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的演講,10月初在無明確解釋下,被政府拒續發工作簽證,惹起境內外關注。
《華爾街日報》駐北京中國分社前社長、美國東北大學新聞學系教授及總監Johnathan Kaufman最近到訪香港,他今日(23日)出席完活動後接受訪問,無回應馬凱是否觸碰到北京的紅線,但指出香港一直看似比中國更自由,但今次事年令人首次思考香港的規則是否已改變。

曾任《華爾街日報》中國分社社長多年的Johnathan Kaufman則在駐北京期間,負責過多項中國焦點報道,他被問及對《金融時報》馬凱不獲港府續簽簽證事件的看法時指,境外很多記者都知悉和關注事件,認為中方對媒體的控制亦越趨增加,將是香港困臨的困境。(歐嘉樂攝)

浸會大學下午舉辦普立茲新聞獎得主論壇,出席的8名得獎者有Matt Carroll, Josh Haner, Jonathan Kaufman, Stephanie Mccrummen, Julia Moskin, Kim Severson, Bastian Obermayer和Frederik Obermaier,其中來自《南德意志報》的Bastian Obermayer和Frederik Obermaier一同推出「巴拿馬文件」調查報道項目,《香港01》是其中一個參與香港區合作傳媒之一,也是另一調查報道項目「天堂文件」的國際調查記者唯一的合作中文媒體

在北京任《華爾街日報》中國分社前社長多年的Johnathan Kaufman則在駐中國期間,負責過多項中國焦點報道,包括非典型肺炎(SARS)疫症。馬凱續工作簽證申請被拒,引起外國猜測北京干預香港管治,Kaufman在論壇後被問及對事件的看法。他指,境外很多記者都知悉和關注此事,判斷香港正面對更多來自中國的干預,對媒體的控制亦越趨增加:「這將是香港面臨的困境,令香港顯得特別的部分原因是法治,以及記者可以在這裏自由地工作的觀念,如果這些都改變,就是北京政府暗示這些都不再是真實。」

至於現時香港的新聞環境是否與中國的相似,Kaufman認為,香港記者仍然較容易採訪和報道,但馬凱事件令人憂慮是否幾年後,在香港任記者將不再容易:「在中國,你要申請許可,政府會抽起已報道的片段,我們都知道,但香港從來都是不同,香港從來沒有這些規矩,但現在是有,真的令人擔心。」

被問及馬凱今次是否觸及北京的紅線,Kaufman起初不願回答,及後解釋記者在中國與政府交手的做法:「記者經常嘗試報道真相,他們經常嘗試報道認為重要的事,一旦政府不喜歡,他們會讓我們知道,然後我們就要決定應該怎樣做。」他形容,記者與政府的關係一直如此,「香港一直看似更自由,而今次是首次讓人思考,香港的規則近年已經改變。」

外國記者會(FCC)第一副主席、《金融時報》編緝馬凱(Victor Mallet)8月在外國記者會主持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的演講,10月初在無明確解釋下,被政府拒續發工作簽證,惹起境內外關注。(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