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家驊悼英女王:佢名下總算安穩開放 自爆乃首位華人律政司人選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上周離世,應否及如何表達「哀悼」考起不少公眾人物。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事隔超過一周,今早(16日)撰文表達傷感及惆悵之情,全文未有「悼念」等同類字眼,但提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英女王名下,「我們總算一起走過了一段比較安穩、開放的成長過程」。
湯家驊又揭秘,自己1990獲委任為御用大律師後,不久港督找人游說他出任大法官,及後又要求他出任律政專員(即律政司副手),承諾他「極有可能」成為港英首位華人律政司。他指,自己「想也不想」就婉拒邀請:「因為我不相信在英國人管治下我們有當家作主的一天。」不過,他指政治還政治、人情歸人情,任何人離去,都會覺得傷感。

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弔唁市民排長龍:

+5

港英游說任公職 承諾「極可能」問鼎律政司

湯家驊引述朋友說法,指英女王是成長回憶的一部分,即使不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可分割的部分,認為這種說法「中肯」,相信同輩人不會有太多異議。而他母校皇仁書院英文名稱就是「英女王書院(Queen's College)」,而自己也是香港極少數的「英女王御用大律師」。他感嘆多年稱號,回歸一夜間卻不再,「過去的已過去,但不能當作從未發生」。

港英劃句號 儘管是難以忘記一部分

湯家驊指,香港人稱呼英女王為「事頭婆」,反映雖沒特別親切感覺,但回歸前在英女王名下,總算有過「比較安穩、開放的成長過程」。不過,他指自己一直覺得在英國人統治下,中國人出不了頭。如今,英女王逝世「卻平添多一份莫名的惆悵」,湯稱,也許代表「百多年寄人籬下的回憶終於畫上句號」,令港人更有決心向前看,明白港英只是歷史小章節、只是眾多集體回憶中一部分,「儘管也是難以忘記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