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戰略宜「鬥而不破」 商賈網絡起關鍵作用

撰文:張景宜
出版:更新:

南海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中美兩國和南海諸國就島礁填海、船艦航行等議題各執一詞;
那邊廂美國總統奧巴馬到訪越南,宣布解除對越武器禁運。
南海局勢如箭在弦,對香港充滿啟示。因為香港雖然在「一國兩制」下不享有外交權力,她仍可以巧妙運用民間網絡,在南海局勢起調和作用。
說到底,香港應察悉「鬥而不破」的原則。

奧巴馬在記者會宣布撤銷維持32年的對越武器禁運。(路透社)

南海局勢若失控 本港商貿民生勢受害

據統計,越南是香港的第九大貿易伙伴,2015年的貿易總額達160億美元,按年增長16%;出口總額達95億美元,是香港第五大出口目的地。越南在香港轉口貿易排行第五,超越德國和台灣,份額(約2%)僅在中美日之後。而中越兩國的雙邊貿易額達586億美元,相比幾年前有顯著提升。

南海局勢發展及東南亞政治的張弛,也會影響到貿易活動,例如2014年越南發生排華騷亂,港商在越投資也受到波及。值得一提的是,越南目前是香港產品的第五大出口地,也是香港食米的第二大供應來源。如果南海局勢失控,必然影響香港的商貿與民生。

12個環太平洋國家代表,於新西蘭正式簽署《TPP》協定。(路透社)

開戰不智 傳統外交效益降 中越外交端看民間商賈網絡

歷史趨勢說明,發動任何規模的戰爭都是不智的,而且成本高昂。作為熱愛世界和平的公民,不主張任何形式的暴力。而傳統外交的邊際效益日益下降,民間影響力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嶄露頭角,民間商賈網絡對中越關係起微妙作用。

從供應鏈角度而言,現時越南是第二大向美國輸出鞋類服裝的經濟體,排名僅在中國之後。而越南本國生產能力不足,超過一半的紡織品原材料來自中國及台灣,價錢相對便宜,且鄰近越南生產線。為了維護北美貿易利益,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提供免除進口關稅等多項優惠,鼓勵越南轉為TPP成員國,進口原材料。很多廠商包括港商,紛紛轉移生產線至越南,靈活部署。

即使如此,香港的自由港地位極具價值,中越兩國現時仍要長期利用香港,把貨品轉口至美國及世界各地,並從香港取得大量製作材料,香港也擔當區域生產指揮與品質監控的工作。

民間商賈在中越關係作用不容忽視。除了創造就業、訂單機會,他們的人際網絡與商業觸覺也有助補足傳統外交的不足,適時向有關當局反映實際商貿需要,抗衡具有冒險性質的大國政治。縱使中越兩國有很多矛盾,雙方宜採取「鬥而不破」,適時採納民間智慧。

(路透社)

當我們用放大鏡看整體數字至微觀商貿活動,中越邊境的中小企與個體戶也是一種古老但有活力的民間網絡。他們因為中越兩國交惡而面臨更多邊境檢查,飯碗生計大受影響。這些民怨也可能成為一些事端的觸發點,但被決策者忽略了。當大家都注目海上局勢,意外往往會發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總結而言,南海局勢宜「鬥而不破」,我們不需要軍用潤滑油,就讓民間商賈適時發揮平衡和促用作用。在此大時代,香港可以通過「一帶一路」和「東盟自貿區」激活民間網絡,凸顯特殊地位。

參考資料: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5),中越關係惡化殃及民間邊境貿易:http://nyti.ms/1RmpqPd

工業貿易署 (2016),2015年香港的主要貿易夥伴:http://bit.ly/25dsmr2

東方日報 (2015),TPP條件:美要求越南減少從中國進口紡織品:http://bit.ly/1RmpY7G

越南人民報網 (2015),中國香港成為越南大米的主要出口市場:http://bit.ly/1VgsjIn

駐胡志明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2016):http://bit.ly/245xKub

香港貿發局 (2016),越南市場概況:http://bit.ly/1WeG9fy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