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南韓搞科研不只是投資幾錢的問題

撰文:關銘麟
出版:更新:
南韓人口逾5,000萬,去年全國科研人才約180萬;政府最新目標是,到2020年,人數要突破220萬;到2025年,更希望擁有世界級頂尖科研人員1000人。
關銘麟
南韓的目標是每十人中超過四人從事科研。(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宣布要推動創科政策,板斧不外乎幾道:撥款成立基金、支援初創企業、資助大學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推動「智慧城市」等。大計前景尚待考驗,但翻查資料,香港科研方面的資源投放,只佔香港GDP約0.75%,相對其他國家水平,實屬偏低。

 

別的不說,就講南韓。政府在科研的投放,十年間翻兩倍,在2014年度,總投資額達605億美元,佔GDP約4.29%,冠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34成員國,以投資規模計,亦排名世界第六。細看其科研開支比例,政府承擔約兩成四,餘下七成半主要由自民間企業支持。

 

南韓政府雖然有投資科研,但其主要角色,仍在創造有利條件,鼓勵私人企業投資,認為這樣的政策方向,才有利維持行業發展的持續性。確定了定位,再敲定支援的技術範疇,重點發展九大領域,包括:資訊科技、保健醫療、能源、天文航空、交通建設等。政府的目標不僅是援助有關範疇的科研及技術開發,並推動將新技術融合到既有產業,以推動產業化。

 

目標:每十人,超過四人從事科研

 

人才也是創科發展重要一環;梁振英的施政報告只用30字提出推動STEM教育。相比之下,讀過南韓政府剛剛公布的「第三個五年計劃(2016-2020年)」,包含多項中長期培育人才措施,可見南韓對培育人才的關注和野心大得多。南韓人口逾5000萬,去年全國科研人才約180萬;政府最新目標是,到2020年,人數要突破220萬;到2025年,更希望擁有世界級頂尖科研人員1000人。專才之外,政府還準備開拓十項世界頂尖技術。要達成目標不能只靠空想,還須具體策略配合。南韓政府於是同時提倡開拓實習機會、補充職位空缺、解決供求錯配等,並為中年人士提供培訓課程等。

 

在香港,窒礙科研發展一大因素,是缺乏有組織的統籌架構,令政府部門、大學、科學園、數碼港等,難以聯手推動科研發展。在南韓,朴槿惠上任後,先成立未來創造科學部主導科研政策,集中推動智能型半導體、物聯網及大數據範疇的發展,另一方面又著重促進高科技與既有產業的融合,援助中小企業。去年九月,朴槿惠再宣佈成立科學技術戰略本部,專門檢討科研政策方向、制訂中長期目標、投資計劃等,以監察及檢討有關科研的成果,確保科研開支用得其所。

 

也不是說沒有反思。去年令南韓人酸溜溜的是,儘管政府在基礎研究的投資額大,但去年的諾貝爾者得主,南韓沒份兒,榮譽歸於中國及日本。這令南韓人反思過往的科研是否過分強調成果及效率,反倒窒礙了有創意的研究。因此,鼓吹創意、獨創性及挑戰精神、提高科研人才的競爭力,已成南韓政府新一年的一大目標。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