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尼斯恐襲的三個觀察

撰文:李聲揚
出版:更新:
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呢刻當然好頭痕,十分頭痕…今次尼斯恐襲,明剃佢眼眉,話唔係特登揀呢日,冇乜人信。法國保得住歐洲國家盃期間冇事發生,偏偏一完就出事。係咪鬆懈咗?唔知了…點解又係法國?其實上次巴黎恐襲已有人講過,原因不外以下幾樣……
李聲揚
法國國慶,南部大城尼斯遭恐襲。消息指兇徒下車與警方駁火時遭擊斃, 卡車司機證實死亡。當局在卡車內找到疑犯的身分證明文件,證實是一名31歲突尼斯裔的法國公民,又指在車內搜到大量武器及爆炸品。(路透社)

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呢刻當然好頭痕,十分頭痕。

7月14日,星期四,巴士底日,即係法國國慶,奧朗德嗰頭先話,舊年11月巴黎恐襲後實施嘅緊急狀態令,月尾就會結束,話冇可能無止境咁延長。講完都未夠12小時,發生咗尼斯恐襲,奧朗德唯有宣佈緊急狀態令再延長3個月。

觀察一:法國由頭到尾都係「高危」

今次尼斯恐襲,明剃佢眼眉,話唔係特登揀呢日,冇乜人信。法國保得住歐洲國家盃期間冇事發生,偏偏一完就出事。係咪鬆懈咗?唔知了。

馬航MH17出事嗰日,除左Oh my God,你仲會聽到邊句嘢?當然就係:「又係馬航?」因為,幾個月前先有架MH370消失咗。

正如,見到尼斯恐襲,除左Oh my God之類的反應,少不免就會係問:「又係法國?」

點解又係法國?其實上次巴黎恐襲已有人講過,原因不外以下幾樣:

首先,值唔值得都好,但法國在各地出兵不遺餘力,自然「仇家」較多。

相比之下,鄰國德國基於歷史理由,並冇好積極參與軍事活動,又好似真係少啲受襲。

第二,法國多穆斯林。

法國穆斯林人數,多過巴基斯坦,多過美國(但美國人口多法國好多)。再講一次,唔係所有穆斯林都係恐怖分子,但的確好多恐佈分子都係穆斯林。而在法國,穆斯林,特別係移民二三代,當然面對身分認同問題,以及搵唔到工溝唔到女之類的問題。

第三,不能否認嘅係,法國係比較易落手的地方。

美國一樣處處樹敵,買槍又易,但近年恐襲唔多(槍擊就多),點都多唔過法國。原因當然同邊境關卡有關。咁法國是歐盟嘛,隔離就係新一期的恐怖主義溫床比利時。同時亦因為情報工作似乎出問題。但,法國人出名重視私隱,唔會好似美國人咁願意因為國家安全而放棄私隱或個人自由。

第四,法國曾經有大量嘅殖民地。

喺非洲大把,中東都有敍利亞同黎巴嫩(亦因為咁黎巴嫩菜在中東菜系中一枝獨秀)。你會話,英國都有。但,法國同英國唔同,法國保持法國人的浪漫,分手都藕斷絲連,繼續保持影響力,兼對前殖民地的政治經濟指指點點,甚至上下其手。結果好多時就在前線,正面同伊斯蘭國或阿蓋達開戰。

尼斯為法國第5大城市,人口逾34萬,是夏季法國民眾度假的勝地。(網上圖片)

觀察二:群眾開始冇乜反應

但,又係法國,又如何?我最留意嘅,始終係大家的Facebook頭像。目測,今次唔多人pray for France之類。

巴黎恐襲時Facebook馬上推出支持法國活動,Fb創辦人朱克伯格亦有參與。(Facebook)

呢啲頭像,香港人都可以嘈一大輪。唔換又鬧,換又有人鬧,甚至研究邊啲應該換邊啲唔應該換。有人話Pray for France但唔Pray for Turkey就偽善。又有人反擊話對土耳其肯亞就冇乜感情,但因為睇歐聯睇巴黎聖日耳門就對法國好有感情(真!我真係見過有人咁講),話要一視同仁果啲先偽善之類。煩到癲。

但今次值得研究,係完美的「社會實驗」。目測,就真係少咗好多人pray for France。其實有點奇怪。地點,都係法國,唔係土耳其肯亞。日子,仲要係法國國慶,理應更加震撼。講人數,今次傷亡未必有巴黎咁多,但遠超於2015年1月的查理周刊槍擊。但當年人人都Je suis Charlie。

排除所有其他可能性後,剩低嘅,就係答案──哪管望落幾咁不可能。不錯,你好難接受,但我好相信,原因係因為,慣咗,麻木咗。

觀察三:恐襲只會愈見頻密 而且唔一定關移民事

上次比利時恐襲後寫過篇文講「恐襲經濟學」,最尾有寫到希望第日唔使再引番。不幸言中。點解我哋對恐襲愈嚟愈麻木?因為,世界已經唔同咗,新常態係愈黎愈多恐襲,你只能live with it。

何謂恐怖襲擊,往往係官方「定性」說了算。劫機放炸彈之類就好明顯,但開槍射人開車撞人,就真係難講。首先要睇犯案者種族,若係白人往往就係「精神錯亂」(例如挪威嗰單),「反社會人格」。係穆斯林或黑人就變成「恐怖襲擊」。

學術啲定義,恐怖襲擊應該係有政治訴求同目的。查理周刊事件就目標明確(你認唔認同另一回事),我唔鍾意你畫漫畫醜化先知同我宗教。巴黎恐襲,已經有啲模糊,算係報復法國空襲?今次尼斯,更加係獨狼出馬,有乜目的都未必知。

防?點防?防劫機當然可以,防炸彈都仲可以。巴黎咁無啦啦食食下飯有條友嚟開槍掃射點防?尼斯仲誇張,槍都唔使,國慶日有人群,無啦啦有人開架車過嚟撞,點防?

街上事後屍橫遍野,為讓死者有尊嚴,市民向附近餐廳取來一些桌布,為他們蓋上。(路透社)

對恐怖分子嚟講,呢啲方法襲擊軟目標(上次巴黎係戲院同餐廳,今次尼斯係海濱大街),「成本低,效益高」。只要搵到個人肯唔要命(事實證明一街都係咁嘅人,「為革命願意流血嘛」),你可以點防?連組織訓練財政支持都慳番。

你想用profiling,預先搵出可疑人物,一樣難過登天。不錯,幾次涉案嘅都係穆斯林,但亦僅此而已。唔一定係失業的憤青,甚至唔一定係狂熱份子,唔一定係坐監放出嚟的。巴黎恐襲主腦就嚟自中產家庭。

同樣地,極右或香港啲所謂「本土」青年企圖抽移民水,亦係多餘。吾友廖詩颺〈恐懼難民不如擔心本土〉一文,寫得極好。一次又一次,呢啲歐洲恐怖分子,夠哂本土。今次尼斯呢個,聽聞都根本係法蘭西公民。同收唔收移民根本冇關。

接受吧,慢慢你就live with it。其實最弔詭係,在呢個層面,恐怖分子係self-defeating的。頭先講過,同查理周刊恐襲唔同,巴黎或尼斯恐襲,斷估主腦同受害者素不相識冇乜仇口,分分鐘錯手殺埋穆斯林。巴黎或尼斯恐襲,為嘅唔係自己私人恩怨(對比下查理周刊),亦唔係有特定要報復的對象(相比下美國達拉斯早排有人殺警),只係想引起恐慌。佢愈做愈多,大家麻木後,就開始引唔起恐慌。既然冇咁恐慌,我相信,冇乜人會因為今次尼斯恐襲,而俾壓力法國政府,覺得法國應該停止現在的軍事活動。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