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看香港 2047後可以不變嗎

撰文:加藤嘉一
出版:更新:

我知道,這個主題很大,甚至太大,根本不是一篇短文能夠回答的問題。我只是想站在一個普通日本老百姓,從我與香港之間的交往經驗說一點感受。

(資料圖片)

記得第一次到香港是2009年,是從北京飛過去的,配合一名日本作家的採訪和調研。那時,我已經在中國大陸留學6年左右。後來,我也因參與電視節目、參加活動等原因常常到香港,那時候多從深圳到港。

與日本那麼相似的香港

羅湖口岸分隔香港和中國大陸,直至今天,在我眼裏,兩地依然是兩個不同的世界。空間的味道、程序規矩、人們的表情、舉措以及質素,都截然不同,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層次和概念。不過這也很正常,畢竟,一邊是屬於社會主義的陣營,而另一邊則是資本主義陣營,沒有說誰強誰弱,也沒有說誰好誰壞,但這就是我的感覺。

每一次從內地到香港,我都不期然產生一種被解放的安全感,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香港和日本之間存在着許多相似的地方。在生活上,兩地都講究公共空間的平等性和公平性,城市的規劃和社會的秩序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在制度上,講究公民社會的透明度、言論自由和司法獨立,形成了一套合理的規範。除了我,大多數日本人對這樣的香​​港是抱有尊敬的態度,甚至是嚮往的:只要在香港,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記得在2010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我在鳳凰衛視做完節目,已經是晚上11時,本打算由大埔「回」深圳,後來改變計劃,坐港鐵到香港島,先到蘭桂坊轉一轉,喝着啤酒,感受那裏的人和夜生活,然後在便利店買瓶水,散散步,最終走到能夠看到九龍半島的海邊,坐在長椅,被香港的空氣和氛圍吸引。不想離開,於是便在那裏被海風吹着「野宿」一晚。

那晚是一段難忘的記憶,亦建立了我與香港間的情感基礎。

與中國的磨合 跌撞中尋找自我認同

近年香港發生了一些情況,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1997年香港從英國回歸中國,這是上層所安排的「頂層設計」,在此過程中,香港老百姓的想法被忽略,他們沒有選擇,只好接受這個現實,即使當時還無法知道這現實對自己來說,到底是好或壞。後來中國崛起,人力、財力、軍力等不斷擴張,影響力亦愈來愈大,當中也肯定有對香港的好處,但在發展方向和香港人自我身分認同的問題上,必然也發生掙扎。

(資料圖片)

「雨傘革命」也好,還是前幾天結束的立法會選舉也好,都是自我掙扎的一部分。日本媒體也報道了所謂「民主派」所佔的席位實際上超過了三分之一,「本土派」勢力亦有所擴大,這樣就可否決政府提出的一些法案。無論這是進步還是倒退,都要有心理準備,這種掙扎過程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我相信,在與北京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中,如何重新發現自己,對香港社會來說是個具有跨世紀意義的大課題。(其實,對日本來說也一樣,中國這麼大的國家在崛起,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會在與之碰撞的過程中,面臨自我認同的問題的,所以,香港朋友們不要感到孤立。)

2047後 香港能夠不變嗎?

我作為一個局外人,香港的事就不多說了,否則要干涉內政了。我只是在展望2047年,即鄧小平先生和戴卓爾夫人約定的日子到來的時候,香港會變成什麼樣子。因為,若不出意外,那時我應該還活着吧,所以還是會很在乎很關心。到時香港會被納入「社會主義陣營」嗎?北京為了迎合國際輿論,從來不將香港與「姓社姓資」拉上關係,屆時還會讓香港維持現狀嗎?還是在未來的30年之內,一國兩制已經會起變化?

我當然不知道,也無法預測。不過,我渴望,香港無論如何仍是香港,香港人仍是香港人。生活方式和制度設計是令人產生超越時空的認同和共鳴的,對於日本人來說,有着香港這樣的一個地方很重要,確實很重要。香港存在的意義,比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深遠許多,我也相信,對於中國政府,以至整個亞洲地區來說亦然,所以,香港人不要放棄,香港的事也是大家的事。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