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誓風波】既違上意又違民意 梁振英政府「作法自斃」?

撰文:方蘅
出版:更新:

梁振英政府日前正式入稟,就劉小麗、姚松炎、羅冠聰、梁國雄四人的宣誓提出司法覆核。對此,社會各界不但大感意外,更加摸不着頭腦:一來,這做法豈非違反北京所吹「和風」?二來,又會不會低估了民間的不滿反彈?

第二波司法覆核的做法,違反了習近平親口面授的對港期盼,尤其是「保持社會政治穩定」一項。(政府新聞處圖片)

一日之前,中央政府才剛向泛民釋出善意,同意除了「港獨」分子以外,一律向他們發還回鄉證,統戰意味實在呼之欲出,這跟習近平日前對梁振英的寄望,即「繼續綜合施策,廣泛凝聚社會共識,着力推動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堅決維護國家統一,保持社會政治穩定」,主旋律無疑是一致的。

司法覆核有違和風主旋律 梁特鷹派作風旨在爭連任

可是,梁振英政府忽然重提DQ,就無可避免會加劇建制與非建制之間的矛盾對立。況且,覆核對象亦相當離奇:要說針對宣揚「港獨」之輩嗎?上述四人卻無此聲稱。要說針對踩界的「本土」分子嗎?又遺漏了朱凱迪、鄭松泰,因為兩人亦跟羅冠聰一樣在宣誓時加料。此外,長毛梁國雄不單被視為「大中華膠」或「左膠」,更有傳他是首批獲發回鄉證的泛民議員,為何也捲入DQ風暴之中?凡此種種,到底新一輪司法覆核的準則為何,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箇中最佳解釋,除了覬覦懸空出來的議席以外,更重要的,乃梁振英政府希望藉此強化鷹派作風,以向中央政府表達更高的忠誠度,進一步鞏固其政治可靠形象,從而增加下屆獲欽點連任的勝算。事實上,人大就宣誓風波進行釋法,背後的一大主因,正是中央政府擔心港方會對「港獨」放軟手腳,故此才決定主動出手預先「閂前門」,完全堵死任何可能出意外的空間。由是,鷹派主義才得以大幅抬頭,而這也是坊間質疑梁游二人是梁振英的「鬼」的原因。現在梁振英政府食髓知味,「寧左勿右」,鷹派到底,向中央政府朝貢更多泛民人頭,顯示不單奉命行事,還會主動地多斬幾兩,豈不突顯他與其他疑似特首競選人的不同?

然而,這個算盤能否打得響?如前所述,這無疑跟中央近日所吹「和風」背道而馳,甚至恐令相關正面作用一筆勾銷,親手將所伸橄欖枝折斷。試問,梁國雄現在還會申請回鄉證嗎?而且,這做法也違反了習近平親口面授的對港期盼,尤其是「保持社會政治穩定」一項。

劉小麗、姚松炎、羅冠聰、梁國雄等的宣誓司法覆核案件,早前進行指示聆訊,法官決定2月初進行正式聆訊。(資料圖片)

兩次DQ大不同 不宜過分低估市民反彈

對於DQ梁游,社會上反對聲音不算太大,畢竟兩人的辱華言論得罪許多人,所作所為亦極度「小學雞」,而且還被指控為「鬼」。然而,對於劉小麗、姚松炎、羅冠聰、梁國雄四人,DQ的民意基礎卻截然不同。除了有人估計劉小麗或會失格之外,社會對於其餘人等突然受到牽連,都有點始料不及,以至感到錯愕。

梁游二人為DQ開了先例,無疑讓DQ變得合理化、甚至常態化,質疑DQ的聲音肯定大大降低。畢竟,如果反過來,兩批DQ名單的次序先後互換,即是先DQ劉小麗、姚松炎、羅冠聰、梁國雄,再DQ梁頌恆、游蕙禎,情況肯定完全不一樣。也就是說,沒有梁游的先例,就難有今次進一步DQ。然而,即使如此,梁振英政府也不宜過分低估市民的反彈。始終,由宣誓表現到對外形象,市民對兩批DQ名單的觀感均存極大差異。

何況,如斯大規模地進行DQ,繼而由此奪得立法會分組點票的多數地位,肯定會予人巧取豪奪之感,正所謂君子愛財都要取之有道,梁振英政府必然要賠上民望插水的代價。而且,立法會的公信力亦勢嚴重受挫,往後其他泛民議員更肆意地拉布,各個層面的「不合作運動」進一步擴大,也絕對可以預期。如此,「保持社會政治穩定」八個大字又從何談起?

新一輪DQ,既可能違反上意,又可能違反民意;梁振英政府這步棋,最後會否「作法自斃」?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