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將毀掉中國「戰略機遇期」?

撰文:何亦文
出版:更新: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前後四代中國領導人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是「戰略期遇期」,而且還是加上「難得」二字,作出這種判斷的依據是國際環境有利於中國──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

特朗普這個不按牌理出牌的非傳統思維總統,是不是令中國失去戰略機遇期?(路透社)

在這多重角度的判斷中美國因素最為重要,美國是世界秩序的主要制定和維護者、科技革命的重要發源地、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者。除此之外,有人將中國與美國的關係稱為中國對外關係的「定海神針」,中美關係穩定,中國與其它西方及周邊國家相處就比較容易,兩岸關係也相對穩定,反之則產生頗多麻煩。那麼,特朗普這個不按牌理出牌的非傳統思維總統,是不是令中國失去戰略機遇期?

退出TPP、宣佈在墨西哥邊境建邊境墻、禁止穆期林國家難民入境……特朗普入主白宮後競選承諾逐一兌現,反而對中國商品徵收45%關稅、將中國視為「匯率操緃國」,尚末見到種種指責後的行動。「揮刀自宮,特朗普給中國送上意想不到的厚禮」,這是內地互聯網上一篇頗為樂觀的分析文章:「這個恐怕將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對美國乃至全球的損失都是巨大的。相信,這也就是言必行行必果的特朗普,為什麼在中國問題上保持沉默的最大原因。」

作者可能不知道,美國大選前兩天,特朗普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自己將在執政100天內終結中國在中美貿易中的「操緃匯率」行為;同時,也沒有意識到特朗普獲勝背後的「革命」意義。旅居美國的華人學者黃湘在他的《美國的裂變 大歷史轉折點上的總統大選》一書中指出: 「特朗普從威權主義和民族主義兩個方向進行政治動員,骨子裡是建立在白人的身份認同之上。他摧毀了共和黨建制派,逼退了茶黨,民主黨也要共同對付特朗普這個50年一遇的大敵。」局外人很難理解移民、金融資本主義、全球化、中國的發展,令當年從歐洲移民到美國的白人後代們在生存空間上產生已經難以容忍的壓力。

如果美國增加對台軍售、擴大官方的聯繫、甚至佈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中美關係這個「定海神針」可能真是被連根拔起,按照習近平的話說是「地動山搖」。(路透社)

「抛棄幻想,做好準備,爭取最好,不怕最差」,中國的國際政治專家引用這16個字分析特朗普上台後的對美策略,不知這16字是不是如同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鄧小平應對蘇東事變提出的28字方針:「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對、韜光養晦、善於藏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中國領導人制定的對特朗普應對之策呢?特朗普在操緃匯率、加徵關稅的惹事生非,中國可以用「生意人」「討價還價」思維應對,多買波音,少買空中客車飛機,多進口美國大豆等等,但是如果他掀動「台灣牌」,問題就沒有那麼簡單,在這個被中國政府稱之為「核心利益」問題上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退讓餘地,如果美國增加對台軍售、擴大官方的聯繫、甚至佈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中美關係這個「定海神針」可能真是被連根拔起,按照習近平的話說是「地動山搖」。

演員出身的美國前總統列根主政期間,與中國簽署缺少具體限定的「八一七」公報:「(美國)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的政策,它向台灣出售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的水平,它準備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何謂「長期」?「逐步」為多長時間?一切都沒有說明。

那麼,商人出身的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怎樣利用列根為他預留的「發揮」空間,在台灣問題上走多遠呢?如果他真是撥動這根政治神經,中國的「戰略機遇期」還存在嗎?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