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涯未婚率」創新高 是自願還是被動?

撰文:加藤嘉一
出版:更新:

今天早上起床看到了一條令人感到有趣,引發思考的新聞:生涯未婚率男性23%・女性14%,史上最高。(《朝日新聞》電子版、2017年4月5日)
這是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發表的最新調查資料(2015年的資料),該所每五年一次根據對國勢調查所進行的分析計算出生涯未婚率——直到50歲一次都沒有結過婚的人口在總人口當中的比率。

一則新聞統計表示,日本未婚率男性23%・女性14%,乃史上最高。(視覺中國)

2015年,每五個男性和每七個女性當中就有一個,直到50歲之前沒有結過婚,分別比2010年增長3.23%和3.45%。看看過去的資料,1970年,男性僅有1%多不到2%;女性也1960年有同樣百分點。直至1985年左右(我出生的年代),男女仍然僅有5%左右的人屬於「生涯未婚」的範疇。

隨後,1995年(男性約為10%、女性約為5%);2000年(男性約為13%、女性約為6%);2005年(男性約為17%、女性為8%)。從這一資料變遷不難看出,男女兩性(男的更明顯)均在日本泡沫經濟崩潰之後「愈來愈多的人不選擇結婚」。

看看不同地區的表現,或許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線索。

從日本的行政劃分都道府縣(47個)來看,男性比率最高的是沖繩縣(26.20%)、其次是岩手縣(26.16%)、第三是東京都(26.06%);女性比率最高的是東京都(19.20%)、其次是北海道(17.22%)、第三是大阪府(16.50%)。然後看看比率低的,男性最低的是奈良縣(18.24%)、其次是滋賀縣(18.25%)、第三是福井縣(19.19%);女性最低的是福井縣(8.66%)、其次是滋賀縣(9.21%)、第三是岐阜縣(10.00%)。

我們能否從這些資料抽出一些規律性特徵呢?

東京都的男女都進入未婚率高的前三位意味著什麼?其生產總值最高的東京都畢竟是日本首都,是國際大都會,在充滿機會和工作、社交等樂趣和激情的環境下,愈來愈多的人不選擇結婚是容易理解的,這也算是世界各國、尤其大城市的規律性特徵吧(大阪府排在第2位)。不過,進入未婚率高的前三位的沖繩縣、北海道、岩手縣均是地理上位於偏僻、其生產總值也要麼不算很靠前或比較靠後(根據2013年的資料,在47個都道府縣當中,北海道排在第9名、沖繩縣排在第34位、岩手縣排在第30位)。

再看看未婚率低的前三位的地方。有一個相對顯著的特徵是,進入前三位的地方——奈良縣、滋賀縣、福井縣、岐阜縣都位於近畿地方和中部地方,即集中於日本最中部的地帶,而且,這四個縣是挨著的,其邊境是一連串兒的。這個現象令人感到特別有趣,但我此刻也找不到為什麼是位於日本中部的這四個縣,而不是其他地方的原因。這四個縣的生產總值分別排在第40位、第23位、第42位、第21位,從中只能大概的得出一個相對的規律:經濟愈落後的地方,未婚率愈有可能偏低。但這一說法也只能說是相對的,畢竟,未婚率高的沖繩縣和岩手縣的生產總值是低於滋賀縣和岐阜縣的。

其生產總值最高的東京都畢竟是日本首都、是國際大都會,在充滿機會和工作、社交等樂趣和激情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人不選擇結婚是容易理解的。{視覺中國}

是什麼原因造成未婚率的增高呢?

探索這個問題,一個線索應該是未婚率的顯著增高是發生在泡沫經濟崩潰之後這一事實。換句話來說,日本處於高速增長時期是由於大家都忙於拼命勞動推動經濟發展,再說有終身僱用、年功序列等日本特有的企業文化,勞動者流動性也很低,那麼,我推測大家比較自然、沒啥猶豫地選擇就業、結婚,在有事業和家庭的前提下度過一輩子。

然而,泡沫經濟崩潰之後,這一高速加穩定的前提發生了變化。高速增長已經是過去的神話、勞資關係發生變化、社會進入老齡化階段,近年所謂「非正規勞動者」(不是永久性的勞動者,而是短期契約型的勞動者)的增加也成為社會問題,側面地說明企業愈來愈沒有能量和餘地滿足勞動者的普遍需求。

該研究所去年9月份發表的《出生動向基本調查報告》似乎也說明一些問題。根據該報告,18歲至34歲之間的未婚者中認為「總有一天想結婚」的男性達到85.7%、女性達到89.3%。他們或她們舉「結婚所需要的資金不夠」、「難以確保為結婚所需要的住宅」等,作為至今不能或不敢結婚的理由。

和香港男女面對的情況大同,日本年輕一代不能或不敢結婚的理由為「結婚所需要的資金不夠」、「難以確保為結婚所需要的住宅」等。(視覺中國)

我看來稱得上趨勢的現象,即未婚率的增高未必意味著日本社會達到了相當程度的發展水準,變得成熟以後愈來愈多的人出於「享受」或「追求」等考慮所做出的選擇(這樣的人應該也有,尤其在東京),而是日本社會全面進入老齡化(1990年前後,日本65歲以上的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開始超過10%,隨後2000年為15%左右,2010年為20%左右;如今已超過25%),隨之而來的各種現有問題、結構矛盾、未來不安等因素綜合性、複合型地造成愈來愈多人傾向於選擇不結婚,雖然其中也有自願和主動的,但我相信,眾多的人是出於無奈和被動的。

日本社會全面進入老齡化(1990年前後,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開始超過10%,隨後2000年為15%左右,2010年為20%左右;如今已超過25%)(視覺中國)

簡而言之,本文討論的未婚率增長的問題更多反映和折射的是日本社會自從泡沫經濟崩潰以來始終面臨並無法走出的結構性困境,它今後還會持續下去。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